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为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农业强国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金融机构如何发力支持农业强国建设,成为夯实农业强国根基的重要课题。
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金融机构可以从多个环节提供支持。在粮食生产环节,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例如,推出专项粮食种植贷款,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流程,确保农户有足够资金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同时,创新金融产品,如开发“粮食收益保证贷款”,根据农户以往粮食产量和市场价格预期,给予一定额度贷款,助力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在粮食流通环节,支持粮食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仓储设施建设贷款、冷链物流贷款等,减少粮食损耗,保障粮食及时供应市场。
农业科技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的支持。一方面,对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生物育种、智能农机、农业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科研项目,给予长期、低息贷款,解决科研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业务,帮助农业科技企业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
乡村产业兴旺是农业强国的重要体现。在农产品加工领域,金融机构可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贷款,支持企业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针对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比如,为农村电商创业者提供小额创业贷款,为乡村旅游项目提供项目建设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金融机构还应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设施方面,支持农村公路新建与改造升级项目,提供项目融资贷款,改善农村物流运输条件,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灌溉工程、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在农村能源建设方面,支持农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助力农村绿色发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为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作用,还需要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等通过政策引导,如给予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和农村企业信用评价机制,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