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在浙江嘉兴,一笔及时发放的“禾牧贷”,让700多头奶牛实现从“资产”到“资金”的转变。
“原来只听说过房产抵押,没想到现在奶牛也能用来抵押了,我们的第二笔信贷资金500万元也已经到账了。”嘉兴冻兴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冻兴牧业”)负责人顾冻兴表示。
顾冻兴口中的“奶牛抵押”,是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禾城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禾牧贷”产品。
禾城农商银行公司金融部负责人吴斌向记者介绍,该产品以借款人合法拥有的活体资产作为抵押物,申请用于畜牧业生产经营或项目建设的贷款,主要面向现代化、规模化畜牧养殖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养殖经营主体,旨在解决养殖行业的融资难题,盘活养殖企业活体资产的金融属性。
走进冻兴牧业,一座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出现在眼前。据介绍,顾冻兴从1999年开始从事奶牛养殖行业,从最初30多头奶牛的散养户慢慢发展到如今拥有700多头奶牛的中型牧场。
作为农业领军企业,培育国际先进水平的奶牛育种群、建立现代化种牛智慧牧场,成为冻兴牧业的主攻方向。为此,冻兴牧业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共同探索体外胚胎制作等行业领先技术。但融资难制约了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养殖技术和优化市场布局。
传统抵押物难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而活体抵押这一创新模式的出现,为冻兴牧业带来了新的曙光。
在得知冻兴牧业融资难题后,该行信贷团队与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工作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多次深入企业,对奶牛进行全面评估,并通过电子耳标、24小时监管抵押生物资产、定期巡检等方式,实时掌握生物资产生存状态,确保信贷风险可控。
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累计向冻兴牧业发放信贷资金1300万元。活体生物资产的金融化,助力牧场扩大养殖规模,引进了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优化了养殖环境,加强了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吴斌表示,“禾牧贷”的成功落地,为解决传统养殖行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问题探索出一条全新路径,也为打造农、文、牧、旅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下一步,禾城农商银行将持续创新信贷产品,立足支农支小出发点,以“量身定做”式服务,不断“贷”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升级。
(通讯员张卓瑜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