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大街小巷,美食店前早早排起长队,火车站候车厅内坐满了归乡旅客……
这个时候,当然少不了银行的金融服务。为满足春节期间客户各类金融需求,各家银行纷纷制定了专门的服务方案,确保假期金融服务“不打烊”。不仅如此,各大银行积极地普及金融小知识,千叮咛万嘱咐大家过节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记者走进工商银行北京某支行,营业大厅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抬眼望去,电子宣传屏上不间断地循环滚动播放守住“钱袋子”的相关内容。大堂内也摆放有各种金融知识宣传折页,便于客户自行取阅。
“姑娘,你帮忙看看这条短信,我没有办理过这个银行卡,这是怎么回事?”此时一位姓王的老年客户急匆匆地小跑进来。
“叔叔,发送短信钓鱼链接是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法之一,您千万不要点进去。”大堂经理看了看短信,急切地对王大爷说。
“工作人员很热情,也很有耐心。”放下心的王大爷向记者娓娓道来:每年过年期间,诈骗方式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幸亏这些年在银行学到不少金融知识,只要出现任何问题就及时到银行来问问。
“我行通过构建智慧运营风控平台、个金智能风控平台、网络金融交易事中风控系统等,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规则部署、账户管控、全流程风险核查等账户风险闭环管理。”据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工行大力提升智能模型检测水平,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完善智能风控模型体系,持续加强对存续账户的动态监测,防范账户涉诈风险。
“岁末年初,辛苦一年的人们揣着丰厚的存款回老家过年,需要注意的是,不怀好意的骗子可能已经盯上了你的钱袋子。”大堂经理对记者说:“不仅仅是老年人要提高防范诈骗意识,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老乡同样也要注意谨防电信网络诈骗,甚至是一些高知群体,也不能放松警惕,守住钱袋子,踏实过年关。”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筑牢反诈“防火墙”的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
工行积极推广应用机器学习、社区挖掘等AI技术,聚焦账户开立、变更、使用等关键环节,构建完善“风险特征+监控模型+黑灰名单”的涉诈风险监控智能模型体系。
“通过密切关注最新犯罪手段,对账户异常开立、频繁开销户、异常资金交易和团伙作案行为等重点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识别、挖掘抽取,优化模型参数,改进模型规则,对账户诈骗、盗用盗刷、群体开户、虚假开户、挂名开户等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实现对账户全生命周期风险监控。”上述负责人介绍,特别是针对涉案账户上下游交易对手复杂,资金链路难以穿透追踪的特点,研发了关联监控模型,实现涉案团伙账户一点识别、全网突破。
截至目前,工行已针对电诈防控投产近百个监测模型,有效推动风险监测和账户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