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占昌曦
【农村金融时报】
金秋佳节、天朗气清,江西武宁县杨洲种植产业合作社负责人卢丽心情异常舒畅,“真没想到我们村集体田地、毛竹生态园也能‘变现’,我们合作社正准备扩大规模,武宁农商银行的帮助简直是雪中送炭。”卢丽说。
据悉,该合作社以种植香菇为主,由杨州乡南坪自然村村民集体经营,在建设大棚、买栽培原木、培育品种投入了大量资金,搭建起了“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市场供不应求,带动南坪自然村村民集体增收。合作社计划扩大种植规模,但在资金上有些捉襟见肘。
为带动乡村集体发展,实现农户资金需求精准对接,武宁农商银行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先后派驻各支行行长以“服务进村、送贷上门”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宣讲金融业务,让广大百姓了解金融最新政策,有效满足群众的金融需求。了解该合作社情况后,武宁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合作社负责人,向其介绍最新的“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贷”,解决了合作社扩大规模急需的29万元资金难题。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武宁农商银行一直致力于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该行认真贯彻落实武宁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生态资源转换”工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介入、积极作为,以“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研发推出专门面向农村生态资源领域的信贷产品——“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贷”,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通道,盘活了生态资源“沉睡”资产,助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为乡村发展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走进生态价值转换中心业务大厅,生态价值转换、收储办贷窗口开展着各种业务。据了解,该转换中心将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信息全方位整合纳入平台,创建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核算计价体系,依托入股、流转、收储、抵押贷款四种平台交易方式,实现了生态资源变生态资产的价值转化。
武宁农商银行抓住机遇,深化政银合作,与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授信20亿元,并派相关金融业务员驻地办贷,为生态价值转换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据介绍,“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贷”贷款手续简单方便,农户只要提供相应的生态资源产品,小到后院的竹林田地、大到村集体产业供应链等均可作为资质证明,银行按照“客户自愿申请—生态价值转换中心办入—银行审批放款”的办理流程,向具有生态资源的农户提供“低利率、长期限、适额度”的信贷支持。由于贷款对象明确、期限灵活、贷款额度适中,该产品深受广大农户欢迎,截至9月初,该行已发放“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贷”44户、金额591.7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稳步推进,武宁农商银行将继续发挥“普及城乡、惠之于民”的金融作用,互联互通,共建政银企良好互动机制,为带动乡村发展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支持。下一步,该行以生态产品为依托,持续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持续探索“生态+、旅游+、品牌+”等多业融合模式,聚焦现代农业、民宿经济、“山水武宁”品牌等内容,探索出独具武宁特色的生态资源转换新途径,为乡村建设发展赋能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