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张大为 李虎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山东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指导全市农商银行全面贯彻落实省联社党委和济宁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要求,坚守支小支微市场定位,聚焦“制造强市建设”精准发力,围绕制造业小微企业金融需求,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落实惠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截至8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122亿元,为塑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贡献农商力量。
图为兖州农商银行信贷人员实地走访辖内制造业企业,了解企业金融需求
济宁审计中心主动对焦市委、市政府“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鲜明导向,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推行“1+11”服务新模式,审计中心、辖内11家农商银行高效联动,坚持项目“名单制”、对接“责任制”、问题“清单制”,发挥139名挂职副镇长和1500名驻点办公客户经理作用,对纳入助企攀登工程的863家企业对接“全覆盖”。
针对制造业资金需求多、用款频率高、回款周期长的特点,辖内农商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推广“首贷通”“人才贷”“科技成果转化贷”“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精准给予信贷支持。截至8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共支持攀登企业282户、45亿元。
同时,全市农商银行积极优化营商专属“四行动”。首先,扎实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全市农商银行针对企业实际情况,“一企一册”建立金融服务档案,在做到“应贷尽贷”的同时,降低首贷客户贷款利率。
其次,稳步实行“企业金融辅导”行动。全市农商银行深化“政金企”合作,组建15支企业金融辅导队,分层分类进行辅导对接,逐项摸排企业需求,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合理的金融服务建议,全方位帮助企业解决有关金融问题。
再次,积极推进“便捷获得信贷”行动。全市农商银行实行限时办贷,严格落实“优先评估、优先授信、优先贷款、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的“三优一降一简”政策,实地上门、逐户对接、限时办结、一次办好,不断提高企业信贷可得性。
最后,全面推动“金融服务进万企”行动。全市农商银行坚持做到“五要”:走访要留影、对接要留码、送贷要上门、对接要高效、服务要到位,持续向中小微企业“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积极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转型发展。截至8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558亿元。
在减费让利惠企方面,济宁全市农商银行发挥“决策链条短、信贷产品多、服务机制活”的优势,积极落实央行“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主动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额度,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信贷服务。
与此同时,加强与财信担保公司、市就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合作,加大政策性贷款投放力度,多渠道推进“减费让利”惠企政策,不断将“免担保、财政贴息、利率优惠”政策转化为企业转型发展红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此外,全面梳理存量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对暂时出现还款困难但经营前景较好的,积极运用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等多种方式,确保资金接续。截至8月末,全市农商银行“财信担保贷”“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余额超170亿元,今年以来累计为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22.91亿元,累计减息让利5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