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海容
【农村金融时报】
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由于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相对集中,面临的风险形势比其它商业银行更为严峻,资产质量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
当前,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大量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被打乱,上下游供应链发生变化,营业收入和现金流减少,效益下滑,经营压力明显加大。
而这些小微企业大多是农商银行的基本客户。小微企业收入大幅减少,盈利能力下降,会导致农商银行面临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更大,有效防控的难度也会加大。
因此,农商银行既要充分发挥对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又要进一步调整风险管理理念、优化风险管理手段,审视自身风险防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真正做到抗疫情、促增长、防风险、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提升信用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应正确处理好信用风险和利润的关系。在当前形势下,农商银行应及时转变追求规模扩张和短期利润增长的经营理念。在强化信贷风险防控基础上,对经营业务目标进行适度调整;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文化,无论是经营业务指导,还是中后台对前台的业务管理和支撑,都要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实现信用风险可控、业务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加大结构调整,合理调配信贷资源。相比风险防控比较成熟的其它商业银行,农商银行最大的短板就是经营管理存在相对的滞后性和粗放性。因此,农商银行应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要重点关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信用风险情况,同时关注信用卡、个人贷款等领域的信贷质量,以及可能涉及到疫情严重区域的小微企业的运营状况,在大力排查和评估存量客户风险状况的同时,做好增量资产的风险预警;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授信政策,顺势而为,将信贷资源合理分配到医疗、公共卫生、环保、信息、环境等行业和企业。
再次,应借助金融科技和数据支撑,加强风险管理。数据是支撑风控能力提高的核心要素。农商银行要从战略上对基础数据重视起来,一方面,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着力打通内部数据;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电商、运营商、公共服务等外部数据。在此基础上,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信贷客户分类、分层、分级,做好风险预判,制定利率级差管理方案,着力提升利率定价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借助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构建智能风控体系,提高贷前反欺诈、贷中异常监控、贷后逾期催收等风控能力和水平。
此外,应寻求政策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相对成熟和高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能够保持信用风险平稳向好,而绝大多数的农商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制约。因此,面对资产质量可能持续下行的状况,农商银行既要强化清收、重组和核销等传统处置方式,也要在集中转让、证券化、债转股等领域开展创新,多措并举压降存量信用风险,尤其要借鉴同业银行在风险处置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操作模式,积极寻求监管部门的支持,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模式拓宽处置渠道。
(作者单位:宁波镇海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