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5月16日 > 总第534期 > A3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要为加快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添油助力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高志

【农村金融时报】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商银行应按照党和国家的各项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主动作为,持续增加金融供给,强化金融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加快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为推进乡村振兴添油助力。

聚焦特色
在做优农业产业体系上“想办法”

农商银行应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布局产业,因势利导配置资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应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持续加强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积极支持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资源高效利用的生产模式,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应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立足“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模式,对于农业产业集中、规模化明显的村镇,在准确把握行业规律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支持苗木花卉、林果疏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同时,持续深化与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发、农机装备制造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以特色信贷产品为切入点,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健康发展。

此外,应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聚合资源要素,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教育体验、康养小镇等产业的嫁接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产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

多维并进
在做强农业生产体系上“出实招”

农商银行应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农田、农机、农业环境,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装备升级,增强农业生产发展后劲。

首先,应支持改善生产条件。加大对土地整治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持续提升耕地质量。

其次,应支持提升生产手段。支持“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和成果转化应用。扶持农机装备制造、农资产品生产等骨干企业,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开展农产品溯源、农村电子商务等系统建设。

此外,应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贯彻“绿色金融”理念,支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畜禽粪便、秸秆等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观光农业、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现代中药健康产业等绿色农业业态,给予授信倾斜,持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加快创新
在做大农业经营体系上“谋突破”

农商银行应密切关注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举措,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优化农村生产关系,提升农业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

首先,应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主动配合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探索开展农村金融组合创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支点,推动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农村物权、农业保险等组合担保模式,尝试将各类农村物权纳入担保抵押范畴,不断扩大贷款抵质押范围。

其次,应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对区域内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择优分类扶持,帮助破解用地、融资难题。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带头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专业生产型和技术服务型人才等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规模种植养殖户,与龙头企业组成产业化联合体,不断拓展特色产业的利益链和价值链。

此外,应积极完善配套机制。建立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农村产权颁证进度,完善评估、登记、交易等相关规则流程及配套措施,为盘活农村资源和资产,推动农村改革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九台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