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4月11日 > 总第531期 > A1 > 新闻内容
探索有效模式热诚服务“新市民”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孙金霞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新市民”成为金融圈的热词之一。

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银行业和保险业将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扩大消费等,包括做好对新市民的服务工作。

2天后,银保监会、央行正式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明确新市民范围,目前约有3亿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

顶层设计紧锣密鼓,对金融行业而言,服务好这3亿新市民,既是责任担当,也是机遇空间。在这片潮起的“蓝海”上,“新市民”金融新蓝图已打开。

一直以来,从金融防风险角度出发,一些无历史信贷记录、无资产和担保的新市民,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服务。

然而,新市民的金融诉求又真是存在,据记者观察,很多新市民目前只能从其他途径寻求一些利率更高的贷款来满足其需求。

因此,金融行业如何更大范围地满足新市民的需求点,解决和打通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的痛点与堵点,还取决于银行如何找到或发现与其风控合规匹配的服务“新市民”的模式。

近日记者了解到,贵州农信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以及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工作要求,针对易地搬迁新市民在创业、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将金融服务触达新市民群体。

贵州农信结合易地搬迁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痛点难点,明确提出易地搬迁新市民信贷建档面、评级面、授信面的具体目标,依托“深扶贷”“致富通”“社保快贷”等信贷产品,合理设置新市民评级授信模型,重点支持新市民中能工巧匠、传统技艺传承者、种植养殖能手、大学毕业生等创新就业。

数据显示,贵州农信为易地搬迁新市民建立资信档案42.23万户,建档面98.51%,授信总额206.47亿元。

贵州农信的创新举措,有力消除了新市民在金融服务上存在“两头空”“两头跑”的障碍,确保金融服务畅通。

可以预见,在各种政策加持下,新市民这片“蓝海”会成为金融机构抢占的“新战场”。金融机构莫为过度惧怕风险而拒绝这个3亿乃至更多人的广阔市场,面对新群体,响应监管要求、制定防范机制,像贵州农信一样,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打造专属审批流程、定制审批专项政策,在有效防风险的前提下,让新市民均等享受金融服务才是明智之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