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迎春
【农村金融时报】
面对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等持续下沉服务,以及互联网金融凭借科技优势不断渗透“三农”市场,农商银行的部分高端客户甚至是“草根”客户在他行贷款低利率等策略下,开始变得动摇。
为此,农商银行必须正视竞争,要研究同业的竞争优势和强项,学习并将这些好的做法适时、更接地气地运用到对自身客户的服务中。如在提供各类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物品寄送、代购等生活服务,或与第三方合作为客户提供餐饮折扣等增值服务,通过延伸服务触角,进一步增强客户黏性。
农商银行要保持战略定力,对自身的发展要始终有底气、有信心。农商银行以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具有开展普惠金融工作的传统优势和先天基因;具有自主经营、决策链条短等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长处;具有贴近百姓、贴近社区及人熟、地熟、情况熟等客户感情维系基础。长期以来在业务定位、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与地方政府深度融合并以此为基础,与地方经济同发展、共繁荣,在辖区内有较为广泛的客户基础。在同业竞争中,农商银行要在学习他行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做强自身的优势业务,服务好自己的客户群。
农商银行还要在风险管理能力等短板上做足文章,注重由靠人、靠经验防范风险逐步向靠机制、靠系统防范风险,强化科技支撑作用;要主动适应变化,进一步将自身的地缘、政缘、人缘、亲缘等优势发挥到极致,在贷款投放上更加注重“做小做散”,在客户维护上更加注重分岗管户,坚持“姓农、姓小、姓土”,坚持做小不做大、做土不做洋、做实不做虚。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