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16日 > 总第501期 > A5 > 新闻内容
农业银行龙岩分行:支持红色旅游 推动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温联欣 游宗洪

【农村金融时报】

目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的“振兴号”小火车载着游客穿越紫藤花隧道,漫游沿岸或方或圆的土楼风光,十分热闹。不远处,村民江荣芳正在自家经营的农家院里忙里忙外,对于小康生活信心满满。

近年来,江荣芳的农家院客流量不断增加。他想扩大“农家乐”规模,却因资金短缺犯了难。好在去年,他从农业银行顺利申请到10万元农家乐“快农贷”。

“咱们南江好山好水,红色古迹众多,节假日城里人都喜欢来,现在又有了农业银行的支持,发展一定越来越好。”江荣芳说道。

“红+绿”助产业融合

在永定开拍的电视剧《绝密使命》火热播出后,永定红色旅游不断升温,成为永定区推动乡村振兴、托起农民致富梦的有力抓手。

农业银行龙岩分行除了支持像江荣芳一样有多年经营经验的农户发放农家乐,还大力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助“红+绿”产业融合。

在永定区仙师镇,“六月红”早熟芋做成的客家“芋子板”深受游客喜爱。“六月红”早熟芋种植逐步发展为当地重要农业产业。

今年初,种植“六月红”的江炳贤获得了农业银行的10万元“快农贷”,将“六月红”种植面积从10多亩扩大到30亩,产品在4月底就被预订一空。

据了解,永定全区今年共种植“六月红”面积3.6万亩,产量超过8000万斤,产值高达2亿元,成为老百姓致富奔康的支柱产业。

截至目前,农业银行在永定区完成信贷准入意向的行政村达232个,实现辖内乡镇全覆盖,累计向区内农户授信“快农贷”5.3亿元,惠及农民4700多户。

金融“活水”助产业振兴

永定红色资源丰富,现存主要革命遗址达30余处。当地政府依托特色土楼群和“中央红色交通线”红色资源,将永定区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乡村田园、都市风情等资源串联,着力培育红色旅游相关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今年初,福建土楼沟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对红色旅游线进行改造升级,因资金短缺,向农业银行龙岩分行提出贷款申请。

针对这一福建省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富民项目,农业银行龙岩市、永定区两级行第一时间组建服务团队,迅速启动申贷流程,在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的支持下,为该项目开通了绿色通道,用最短的时间紧急向该公司投放2亿元贷款,支持企业先后实施仿古栏杆、拱桥、水上公园、文化广场、环村游步道等项目建设,进行土楼民宿开发,配套土楼沟漂流、“振兴号小火车”等项目,拉动景区游客接待能力显著提升,也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同时,农业银行龙岩分行先后向“红色小镇”金沙镇投放红色旅游项目贷款1.8亿元,向靖永高速项目投放贷款1亿元等,支持当地完善基础设施,助力“中央红色交通线”红色旅游升级。

如今,“红色小延安”南江村“土楼沟”红色项目游客中心人头攒动,游客纷至沓来。“多亏了农业银行的这笔贷款,支持我们完成红色旅游项目改造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福建土楼沟文化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李联铭说道。

红色旅游助百姓致富

“旅游业红火了,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家住永定区金砂镇西田村的张世斌说道。

随着永定红色旅游及乡村旅游业态日渐繁荣,像张世斌一样,从外地打工回来,靠着生产销售蜂蜜、竹笋等土特产品,把民房变民宿、从农民变商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民们逐步增收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

比如,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去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超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鼓励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旅游产业链上,让村民更好地增收致富。”南江村村支书江道明表示。

“政府的红色旅游产业规划做到哪里,哪里就是农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主阵地。”农业银行龙岩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分行将沿着“中央红色交通线”“红色小延安”研学区、红色小镇纪念馆区、红色历史文化区、河滨景观区、山地体验区等红色旅游项目规划,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