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7月05日 > 总第495期 > A7 > 新闻内容
红色金融情洒中原大地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王松

【农村金融时报】

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农村金融时报红色金融报道组,分别结合“红色金融的历史沿革”“金融支持红色产业”“革命老区党建+金融”等几个主题,走进河南革命老区展开红色金融调研采访。

在桐柏革命纪念馆内,采访组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仿似回到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展馆中陈列的一张1948年发行的中原解放区本位币——中州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中州币发行之初,只有50元和100元两种大面额券,给小额商业贸易和找零带来诸多困难,后又发行5元券和10元券,但仍然不能满足流通需要。随后,中原局分配给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四个行政区赶印地方流通券的任务。1948年8月,桐柏行政公署决定在全区3个专署21个县只印一元的临时流通券面额,行署制版,发给各专署统印。《中原解放区桐柏行政区财政志》上记载了当时的‘老河口市临时流通券’‘光化县临时流通券’和‘襄阳县临时流通券’……”桐柏县银保监监管组李博带领大家回顾了那段不同寻常的红色金融史。

走进河南新县,在新开馆的新县农业银行内鄂豫皖红色金融文化展览馆,馆长施业造向采访组一行介绍:红色金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致力于再现从事金融工作的革命前辈,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创立、创新红色金融事业的光辉历程,以弘扬其精神实质,传承其红色基因,同时展示老区农行人承前启后,牢记使命,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担当与作为,以此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据介绍,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创建后,根据地党委、边区行政公署及抗日武装部队面对日寇的疯狂“扫荡”和经济封锁,为解决根据地的财政供给,发展当地经济,繁荣市场贸易,方便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在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银行成功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于1941年4月召开的豫鄂边区第二次军政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组建银行、发行货币的意见。

时任豫鄂边区行政公署主席许子威在会议报告中提出:“要创建金融机关,为发展农村经济,调剂农村金融,必须设立一个银行,发放各种贷款。发展农工商业及合作社,取缔高利贷,发行流通券,便利商业,巩固法币信用,反对敌伪奸商之操作与破坏。”

据史料记载,豫鄂边区建设银行总行最先设在京山县(湖北省)小焕岭一个山洞里,离豫鄂边区行政公署不远,期间先后数次动荡迁徙,历尽磨难。据豫鄂边区建设银行老同志回忆:“艰苦条件下发行建设银行币,保证了抗日部队和边区抗日政府的供给,稳定了根据地金融市场,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争热情。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银行常备有一名挑夫,工作人员备有长条形布袋,遇有紧急敌情,大家装上银元挑(背)上就走。发展生产采取‘越穷越贷’‘有借有还’的措施,以扶持根据地贫困户自救,贷款给小本经营者到敌占区贩回紧俏物资,充实根据地储备。银行工作人员物质生活和普通战士一样微薄,每人每天1斤米,油盐各5钱,菜1斤半,每月零用钱5角……”

确山是著名革命老区,是杨靖宇将军的故乡。被誉为“小延安”的竹沟镇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是新四军二、四、五师的发祥地,是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代革命家工作战斗过的地方。

“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流血牺牲,我们一定要继承他们的革命意志,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老区振兴。”确山农商银行高行长向采访组一行表示,“红色基因的磅礴力量激励着确山农商银行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取得了金融服务和经营质量同步提升的良好业绩,谱写出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老区人民的华丽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确山县地处浅山丘陵区,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县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县50多万人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距离乡镇银行网点最远的山村有30多里,群众办理金融业务存在诸多不便。

该行通过升级网点、增设自助设备、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依托农村超市、卫生所、村委,承建了全县173个村级普惠金融服务站中的167个,全面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并在实践中探索创立了科学布点、严格选人,“六统一”“三规范”,落实巡查、业绩考核“五项制度”“标准化建设+星级管理”“建管结合”的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管理模式,使服务站实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考评制度化。服务站业务范围扩大到小额取款、转存、转账、查询、挂失、零钞兑换、贷款咨询、金融知识宣传等。服务站月均业务量由当初的35笔上升到300多笔,取得了农民受益、商户有利、政府满意的良好效果,解决了银行服务向偏远农村延伸成本高、管理难等问题,促进了老区人民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