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毛海法 韩阳
【农村金融时报】
"中州票,呱呱叫,卖东西,抢着要。想兑换,随你便,各地银行都照办。锁在箱,放在柜,保险不会吃啥亏。如果愿意办存款,到时分文也不短。到时分文也不短。" 在安徽省档案馆珍藏着这样一份《呱呱叫的中州票》的宣传档案资料。
这份珍贵且罕见的宣传档案,见证了中州农民银行作为中原解放区人民自己的银行,书写了不平凡的红色金融发展历史。
中州农民银行的设立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三路大军,驰骋中原,建立豫鄂、皖西、桐柏、江汉、豫陕鄂等解放区,巩固和扩大了豫皖苏解放区,逐步形成拥有4千多万人的中原解放区。
中原各解放区先后建立人民政权,但面临着民生问题和财政问题,国民党政府的金融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流通货币(法币)急剧贬值,在新解放区市场上,伪币充斥,物价飞涨。
1948年4月5日,为了迅速发展生产、解决军需供应和财政开支问题,夺取经济战场上的胜利,中原局和中原临时政府在部分地区发行中原解放区的本币——中州农民银行钞票,简称中州钞,并开始设立各级中州农民银行机构。
同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宣告成立,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大幕就此拉开。同时,第一套人民币正式发行,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基础。而在之前,诞生于河南的中州农民银行,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与其他银行成立不同的是,中州农民银行总行成立要晚于各区行、支行。1948年初,为适应中原各解放区独立开辟工作,各解放区筹建归各解放区行政公署领导的中州农民银行区行。1月11日,中州农民银行桐柏一专属第一中心支行在枣阳鹿头成立;2月,息县支行成立;4月,在驻马店天主教堂成立中州农民银行;5月,安徽界首支行成立;豫西区行和桐柏区行成立于6月;年底,豫皖苏区银行于从工商管理局分离出来,挂出中州农民银行豫皖苏分行的牌子。
后来,各区行均改为分行。而中州农民银行总行是在有了若干区行之后才建立的,1948年8月23日,中州农民银行总行正式成立,行址设立在河南省宝丰县商酒务乡赵官营村,后陆续迁至许昌禹县和郑州市,1949年5月迁至武汉。
在中州农民银行总行、区行领导下,又陆续设立了专、县级银行机构,专级一般叫支行,县级叫县行。到1948年底,县级以上机构已达116个。其中,总行管辖的有豫皖苏分行、豫西分行、桐柏分行、江汉分行、陕南分行,此外郑州分行、开封分行、商邱支行、洛阳支行、许昌支行和白坡办事处亦归总行直辖。豫皖苏分行辖8个支行,52个县行,豫西分行辖6个支行,32个县行,它们是管辖下属机构最多的分行。
别致的中州钞
中州钞又称中州币、中州农民银行券,有九种面额。目前已发现的版别有23种,其中在全中原区流通的有12种,分地区流通的有11种。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版二十元券、五十元券和一百元券票面的印刷时间都是1946年由冀南银行印制的。
和其他货币发行情况不同,中州钞的发行早于中州农民银行的设立。为解决军需供应和财政开支问题,在1948年1月25日中原局作出的《关于发行中州农民银行钞票的决定》规定:中州钞为中原局所属各区统一的本位币。
当时,中州农民银行的牌子虽然还没挂出来,但来自老解放区银行(主要是冀南银行)金融工作者和部队转下来的经济干部,已在积极筹备建行和本币发行工作。
1948年5月,中州币正式发行,随后各解放区通过部队、机关经费开支、贸易机构采购物资、发放贷款等渠道陆续把中州币投放出去。
根据当时的规定,中州钞以中原各区全部公粮、公款、税收及一切公营事业之财产为担保,其流通区域包括河南省陇海路以南部分、安徽省津浦路以西部分、湖北省长江以北部分,且当时各友邻解放区的独立钞,如冀南解放区的冀钞、山东解放区的北海币、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币等,都暂准在中原解放区通用,其价格由银行挂牌规定。
中州钞在当时主要通过财政支出、收购物资、银行贷款3个渠道投放市场,并迅速站稳脚跟,加上适当有效地兑现,中州钞在群众中树立了信誉。当时老百姓用顺口溜的方式这样称赞:“中州钞就是好,能兑现,信誉高,金圆券、法币比不了。”
设立中州农民银行意义重大
发行中州币和开展货币斗争,始终是中州农民银行的首要任务。在《关于发行中州农民银行钞票的决定》的档案中,明确记载了建立中州农民银行的目的,就是“准备建立完全的农民的经济秩序,建设巩固根据地,并部分解决当前财经困难,决定发行中州农民银行钞票。”
刚刚解放的中原地区,当时伪法币还在市场上流通。要使中州币正常发行和流通,必须采取稳妥有力的措施,逐步将伪法币排出解放区,并鼓励有基础的点建立基层商店兼办银行,发卖群众必需品,办理兑换。“应该经常拨给商店一部分公粮调剂物价。力求本币物价稳定,商店的主要工作是以物资力量维持本币物价之稳定。”经过持久而激烈的斗争,到了1949 年初,中原解放区的伪金圆券基本肃清,中州币成为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货币。
值得一提的是,中州农民银行还开展金融监管及调查研究,编印《经济通报》,详细对当地的金融、物价、商品等情况进行研究、统计与分析;编发《中州银行》期刊,刊发《中原局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紧急指示》及中原局各地物价统计数据。
中州农民银行对经济的支持
中州农民银行虽是处在战争环境中推行本币, 仍然十分注意开展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以融通资金,支持解放区生产、流通的恢复和发展。
当时开展的存款业务有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活定两便存款、储蓄存款、折实存款等;放款种类有工业放款、农业放款、商业放款、合作放款、专业放款等;具备条件的行处,开展了区内,区际的汇兑业务,在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中,中州农民银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存放业务的开展,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如如何对待私营工商业的问题,物价上涨的影响问题,银行可否适当投资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势必影响银行存放业务的正常开展。
中州农民银行在中原占有重要地位的郑州、开封、洛阳三市行放款中私营工商业所占比重较大。总行经理陈希愈根据中央确定的“三大经济纲领”和中原局《关于进一步恢复工商业的指示》精神,著文阐明党的金融政策,“对私营工商业执行积极扶植与积极发展的方针”,使其得到恢复和发展,不仅是支援进军江南所必需,而且在今后很长时间,对国家经济建设上起到积极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的执行,对城市生产迅速复苏起到显著的刺激与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针对新中国金融系统改革的讨论中,后曾任财政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陈希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陈希愈认为,增加社会财富要依靠多方面的努力,孤军奋战是不行的。调整经济金融结构,要从各个层面入手,进行彻底的改革。同时,在积极支持生产的同时,又要精打细算,严格掌握控制开支,不浪费资金。他还主张通过多种渠道控制物价涨幅,维持币值相对稳定。
他提出的节约开支、发展预购、赊销等银行信用制度的建议对中国金融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州农民银行退出历史舞台
1949年3月10日,中州农民银行兼理中国人民银行中原区行(后改为华中区行、又改为中南区行)业务,人民币与中州币混合流通,为稳定物价,确定不改变中原区货币本位,不提出回收中州币,并以人民币与中州币1∶4的比值无限制兑收作为对人民币的有力支持,以利人民币在中原区的发行和流通。
随着人民币地位的不断巩固,对中州币采取“不宣而收”的方针。从当年10月1日起,人民币取代中州币成为这个地区银行的记帐单位,12月底不再使用中州农民银行的名称及印信。至此,中州农民银行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中州农民银行奠定了中原解放区人民金融事业的基础,为实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承担了一份重要任务,为当时中原区生产流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为统一全国的银行、货币铺路架桥,为人民培养了一大批金融骨干,功绩永载金融史册。
注:引用史料
1、中州钞与中原解放区的金融建设(一)(二)(三)(四)作者:王礼琦
2、解放战争时期界首货币斗争述略 作者:杨民情
3、中州农民银行拾遗 作者:张立敬
4、中国钱币大词典·革命根据地篇 作者:杨公博、吴铁城、管月晖等
5、中原解放区豫西、桐柏、皖西地方流通券初探 作者:杨科
6、中州钞:应对通胀适时而生,洛阳解放有力见证 作者:李迎博
7、中国金融史上光辉的一页--中州农民银行概述 作者:赵宁夫
8、解放战争时期“呱呱叫”的中州农民银行 作者:余育红 何芳芳
9、忆汉江军区中州币张集印票厂 作者:师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