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14日 > 总第492期 > A7 > 新闻内容
五部门联合出手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6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

政府猪肉储备是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生猪和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业内人士认为,本次《预案》的及时发布,就是为更好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用,有效缓解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期,由于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生猪和猪肉市场均受到明显冲击。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数据,6月第1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的猪肉平均价格为26.35元/公斤,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34.7%。

另据中国生猪预警网数据,6月8日,全国瘦肉型生猪出栏均价15.74元/公斤,处于近两年来较低水平;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猪肉价格也呈持续下跌趋势。

“目前的生猪价格已是近两年以来的最低价格,由于当前饲料成本比较高,比两年前的头均饲料成本上涨了200-300元/头,所以整个生猪产业/生猪市场自繁自养条件下的头均亏损程度已到了300-400元/头了。”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记者梳理发现,相较于此前文件,《预案》进一步丰富了预警指标,增加了两个指标:一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此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风险预警和储备调节工作的前瞻性;二是增加了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指标,此指标更贴近消费者感受,在猪肉价格过度上涨时能够及时作出预警和响应。

同时,《预案》调整了预警区间,区分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两种情形,设立了三级预警区间。其中,根据近年来养殖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当猪粮比价处在7∶1-9∶1时不进行预警,为市场自发调整留有充足空间。

在储备调节方面,《预案》主要是区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并根据不同预警情形规定了收储和投放等响应措施,主要分常规储备、价格过度下跌情形下的储备响应、价格过度上涨情形下的储备响应三种预警情形,以应对出现价格过高和过低的临时情形。

《预案》还强调,要加强央地、部门、政企协同联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强化经费保障,切实保障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良好运转,更好实现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和猪肉市场价格的目标。

“《预案》目标是构建分工明确、协调统一、灵活高效、运作规范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合理平滑‘猪周期’波动,提升生猪和猪肉市场调控能力,合理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保障生猪生产相对稳定、猪肉市场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稳。”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预案》将充分发挥猪肉储备调节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价格稳促进供应稳。

“预计近期生猪市场会延缓或缩小之前的价格下跌幅度,但迫于之前积压的肥猪超重猪源居多等原因,短期之内价格形势仍不容乐观。”冯永辉表示,当下正是端午小长假,现在整个市场都希望这个假期能够对猪肉消费有所拉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