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26日 > 总第487期 > B7 > 新闻内容
商业银行“三农”信贷投放要做到精准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田忠华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银保监会表示,将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指导银行提高普惠型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明确提出对普惠型涉农、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高于自身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让银行“敢贷、愿贷、能贷”。

贷款不良率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监管评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一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监管部门对银行普惠型涉农、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的考核调整能够提高商业银行支持“三农”贷款的投放的积极性,但银行的“三农”信贷投放应把握好如下三点:

首先,应正确把握不良率放宽的政策。银行不良率控制在2%以内,是多年一贯的监管政策。此次调整为商业银行部分贷款的投放提供了较宽松的空间,但要正确理解这里面的要义。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要做到理性,要坚持“谨慎性原则”,严格执行“三查”制度,严守信贷资产质量是关系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其次,要正确把握贷款用途,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近日,三部门督促银行强化审慎合规经营严防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也释放了信号,在放宽特定条件下不良率政策的背景下,更要预防涉及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通过多地连日来对信贷资金违规使用进行调查,发现多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监管部门已开出罚单。这暴露了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的重投放、轻管理的弊端。为此,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有规不行的人,通过事实确认,要从快、从重处理。对在工作中依法合规执行,导致的不良贷款增加,要根据事实求实的态度,做到尽职免责。确保信贷投放工作者“敢贷、愿贷、能贷”。

此外,应正确把握不良率提高一个基点与监管评级的关系。核定不良率的基点,是对信贷管理工作的一项科学评判,并非是鼓励银行不良率提高,这一点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弄明白、搞清楚。商业银行不能错误地认为,在不影响监管评级的情况下,可以多形成一些不良贷款,对于一些可调可不调,属于擦边球的贷款调至次级类,便于突出显示工作的成绩,显示清收不良工作的能力。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和想法,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良率增加只是不影响监管评级指标,但对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会给自身带来声誉风险。这种不健康的想法,也会诱发管理中的惰性,放松信贷资产质量的管理,从而引发不良贷款质量下滑的风险。

作者单位:山东巨野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