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25日 > 总第476期 > A7 > 新闻内容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农发行海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黄进强

【农村金融时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目标,并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今后一段时期农发行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须全力服务好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深刻认识农发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大使命和重大意义。

第一,做好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在新征程中农发行的使命担当和职责要求。

第二,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发行落实高质量发展新理念、建设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必然选择。农发行须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治理能力和机制体制,夯实发展根基,建设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

第三,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发行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农发行要有效履行职责担当,必须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己任,补强“三农”短板,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有效履职,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实现更大作为。

一是全力服务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粮食是农业根本,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农发行要紧紧围绕粮食信贷的根本职责,保障粮食安全:全力做好粮棉油收储信贷工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加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证能力建设,提升粮、棉、油、糖、肉等收储调控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农发行要加大对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乡村振兴规划,始终保持对易地扶贫搬迁、深度贫困地区等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投入,补齐各项民生短板;深入做好以支持产业扶贫为主导的长效机制建设,有效助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持续长效脱贫致富。

三是持续发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发行要继续把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力重点,进一步发挥在“三农”领域中长期信贷优势,加大支持农村交通、农村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补齐基础民生短板;重点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国家战略重点园区建设,以服务国家战略带动“三农”发展;积极支持城乡融合发展。

四是加大产业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发行要支持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端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供应链工程,并重点支持国内农业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同时大力支持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适宜农村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五是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加大对生态体系建设支持力度。支持国家储备林、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森林生态保护及开发项目,支持海洋和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等;积极支持农村环境治理;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支持生态旅游示范村镇、“旅游+”“+旅游”建设等,大力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

强化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提升履职能力。

一是加强政银企合作,推动合力支农。农发行要主动与政府寻求合作,形成支农合力,研究探讨政银企多种合作模式,拓宽支农途径。前期总行推行的“吕梁模式”、海南分行推行的“政银企平台合作模式”,都是很好的政银合作支农模式;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和运用,信贷资金要与财政资金形成合力,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三农”领域。争取整合后的涉农资金在农发行设立专户,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防控信贷风险。

二是紧紧围绕土地这一抓手做文章。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土地资源利用密切相关。从海南分行实践情况看,政策性金融与农村土地资源的紧密结合,是有效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这种结合至少可以包括: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集约利用和规模化经营;支持农村土地整治和“两项土地指标”的利用;有效运用农村土地作为新型抵质押担保手段,提高融资可行性。

三是加大“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服务体系创新。坚决贯彻落实总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服务体系创新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积极主动营销。建立一批适应粮棉油市场化改革需要的客户群,积极支持粮棉油战略性客户和优质客户;积极支持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等战略性优质客户;积极支持实体型平台公司;积极支持经营管理规范、市场影响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作为融资主体,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融资主体建设。

四是不断研究拓展新型融资模式。积极用好现有市场化办贷融资模式,加强各类综合统筹还贷资金来源的整合运用。规范用好PPP模式,规范支持纳入省级(含)以上PPP项目库的项目;积极运用过桥贷款,支持政府主导的扶贫和重大水利等建设项目;充分运用既有银团贷款方式,分散和防范贷款风险,更好地为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五是积极鼓励探索创新。海南分行深入贯彻总行创新要求,积极围绕省情特点和服务脱贫攻坚和自贸港建设需求,在创新转型方面形成了很多有效模式,比如,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方面,形成供应链小微贷、助保贷、园区贷、一县一品特色贷等支持模式,取得了很好成效。

六是稳妥推进投资业务创新发展。推动通过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增加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式,扩大项目资金来源。充分发挥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现代种业基金股权投资功能,积极通过投贷联动方式支持乡村振兴领域企业发展。探索有关主体合作设立用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专项基金。

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农发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农发行必须要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把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业务发展的总抓手,整合全行资源,凝聚全行智慧,促进乡村振兴各项业务的顺利实施。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履职发展能力。农发行要完善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信贷制度体系和信贷基础管理。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功能清晰的基础信贷产品体系。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整合办贷环节,简化办贷流程,研究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信贷服务。完善现代化、科技化结算服务功能,提高办贷智能化水平,加快互联网金融建设。

三是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拓宽政策性资金来源渠道,保持农发行债券发行的稳定增长,加大扶贫债、绿色债等专项债券发行力度;要配合地方政府整合各项支农资金,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四是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政策任务、发展阶段、可支配财务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多维度制定资源配置政策。对实体经济、深度贫困地区、重大民生工程、乡村绿色发展领域实行优先倾斜政策。

五是强化主动性风险防控,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农发行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加强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探索制定各类信贷业务的风险偏好,实现贷前、贷中、贷后风险管控全覆盖;完善授信管理,严格实行统一授信;完善客户分类管理;完善期限管理,妥善处理好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关系,防控流动性风险;完善内控管理体系,筑牢内控合规管理的“三道防线”,保证依法合规经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