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07日 > 总第469期 > A1 > 新闻内容
脱贫攻坚无小事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李建菲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农业银行扶贫干部讲述甘孜州扶贫故事

最近,“四川甘孜”因旅游宣传在网络上走红,引发全社会关注。大家除了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康巴汉子,还看到了甘孜近年来开展脱贫攻坚取得的丰硕成果,关注到脱贫攻坚背后的生动故事。

农业银行甘孜分行副行长李蓼飞是广东省对口支援甘孜州的扶贫干部,他对甘孜有着别样感情。李蓼飞从金融工作者的视角向记者讲述了农业银行助力甘孜州脱贫的故事:  “从熙熙攘攘的南海之滨来到推门见雪山的康巴大地,体会到零海拔到高海拔的差异,见识到贫中之贫、艰中之艰的深贫状况,我更深刻体会到国家脱贫攻坚的必胜决心和伟大成就。”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面积第一的地级行政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9.3个北京的面积之和,但常住人口仅120万人,藏族占82%。甘孜州辖内18个县均为国家深度贫困县,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直到去年年底才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3.17%下降至2019年的0.23%。

家门口建起“微银行”

李蓼飞说,广东有句俗话叫“银行多过米铺”,指的是金融资源富集、银行网点密布,老百姓可以享受到极大的便利和实惠。来到甘孜州之后,他发现这里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山高沟深、地广人稀,大部分乡镇都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网点,当地农牧民必须驱车几个小时到附近的县城才能办理取现、转账等基本银行业务。

以“新晋顶流”丁真的家乡理塘县为例。理塘县哈依乡的濯绒村是农业银行甘孜州分行的定点扶贫村。哈依乡距理塘县城近120公里、濯绒村距哈依乡近60公里。李蓼飞介绍,尽管村里已经通了硬化路,但大部分都是盘山公路,从村里往返县城需要近3个小时,村民去最近的银行网点办业务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甘孜州面积大,布设物理网点成本太高,为了“零距离”服务,农业银行甘孜州分行致力于在全州范围的行政村设置“惠农通”服务点。

“惠农通”服务点主要布放在行政村的村委会、小超市、日杂店等地点,安装有智能POS机,支持收付款、小额取款、转账、缴费等功能,能基本满足农牧民的日常金融服务需求,既能让农牧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基础金融服务,又能为承办的商户带来客流和手续费收入。

“2019年我来甘孜的时候,农业银行甘孜分行正在全力推进布放‘惠农通’服务点。当时,各县支行为保障进度,‘五加二、白加黑’上山下乡,有时候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蓼飞介绍,有的“惠农通”服务点设在山上,工作人员一天只能跑两三户;有的村子偏远,距离最近的县城两百多公里;有的工作人员途径金沙江沿岸路偶遇桥梁不通,选择坐溜索、步行走村入户……

截至今年3季度末,农业银行甘孜分行工作人员累计下村5000余次,布放“惠农通”电子机具3449台,覆盖了全州2342个行政村,覆盖率达87.85%。同时,该分行对“惠农通”服务点持续升级,在原有的支付结算功能上加载社保、水电、电话费等缴费场景,增加办贷、办卡、理财等功能。受惠的农牧民感慨,这是家门口的“微银行”。

“国家给我们农牧民的补贴越来越多,以前都要早早起床赶到县里的银行去排队取。现在好了,不用出村,在农行的服务点就能取出来,方便又省心。”甘孜县查龙镇的扎西,在村头的电信营业厅“惠农通”服务点刷卡支取了500元草补资金,满心欢喜。

羊肚菌撑开“致富伞”

甘孜州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缓慢。但是,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适合菌类生长。

“甘孜是我国少有的羊肚菌自然适生区。”李蓼飞介绍,2014年以来,甘孜州开始推广羊肚菌种植,康定市曾荣获“中国高原羊肚菌之乡”称号,泸定县获得了羊肚菌有机产品认证。然而在羊肚菌产业链上,甘孜州一直仍以农户种植为主,技术研发、市场销售、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环节欠缺,急需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整个羊肚菌产业发展。

李蓼飞来甘孜任职后,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向派出单位汇报。在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支持下,经过多次对接推动,甘孜州成功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开展羊肚菌精准扶贫项目。

该项目采取政银企合作模式,构建产前育种、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保底收购、统一加工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增收致富。农业银行“牵线”帮助引进项目的同时,为企业提供项目所需的信贷支持,也为参与项目的农户提供农户贷款支持。

甘孜州的羊肚菌项目于2019年试点开展,在丹巴县、泸定县建成了2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占地30亩,带动种植170亩。去年,在全国羊肚菌受暖冬影响普遍欠收的情况下,参与该项目的农户仍收获亩均产量400余斤、收入2万余元。

“从综合效益看,这个项目在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带动种植和产品收购四方面的带贫成效都很明显,试点期间已带动约240户农户增收。”李蓼飞称。

“我试种了6亩羊肚菌,其中4亩是标准大棚,今年第一波采摘收获了大概600斤,毛收入将近3万元。我准备下一步把种植规模扩大到30-40亩。”丹巴县革什扎镇卓斯尼村的种植带头人多尔基说:“村里28户村民跟着中兴绿丰公司种植羊肚菌,长势比往年更好,都有好收成。”

据了解,目前,甘孜州羊肚菌精准扶贫项目推进顺利,已经发布了羊肚菌干菇、羊肚菌汤包、羊肚菌牛肉酱等相关产品,还收购了某业内知名菌种厂,规划在甘孜州新建高原羊肚菌菌种厂。同时,15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扩建中,农户参与项目的热情高涨。

“相信在各方的稳步推进下,项目利益连接机制将更加牢固,在下一步乡村振兴中势必发挥更大作用。”李蓼飞表示。

手压井引来“放心水”

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每年都会联系爱心企业来甘孜州开展爱心捐赠活动,捐赠资金会直接用于当地的惠民项目建设。

李蓼飞介绍,来甘孜交流工作后,他全程跟进了每个捐赠项目,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石渠县的牧民安全饮水项目。

石渠县是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偏远的一个县,辖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人口约10万人。石渠有一个美丽的藏语别称———扎溪卡,意为“雅砻江边”。然而,当地农牧民因为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原因,过去长年被包虫病侵扰。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包虫卵及幼虫生存在土壤、地表水体及动植物之中,主要通过水源、动物接触进入人体,成虫后对人体组织破坏极大,病死率较高,被当地农牧民称为“虫癌”。2012年的流调数据显示,石渠县包虫病患病率高达12.09%。

“不取河水就没有水喝。”过去,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表水,没有任何净化、消毒、杀菌措施,再加上牲畜携带的包虫卵,地表水很容易受污染。不干净的饮水是包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为此,石渠县持续开展包虫病防治安全饮水工程,在农牧民定居点建设深水井,引导农牧民饮用洁净安全的地下水,有效切断包虫病传播链条。

农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到这一工程中。农业银行联系广东省方圆公益基金会对石渠县爱心捐赠30万元,为瓦须乡和长须贡玛建设100口手压水井。

今年9月,李蓼飞赴石渠县考察的时候,100口压水井已基本完工。在冒着清凌凌地下水的压水井前,瓦须乡牧民拉措高兴地说:“以后能够喝上干净水,再也不担心包虫病复发了。”

李蓼飞向记者感慨,“脱贫攻坚无小事,一笔微不足道的小钱、一件习以为常的小事,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讲,可能解决的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8月,石渠县顺利通过国家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终期评估,6-12岁儿童检出率、家犬及家畜感染率均明显下降,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