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8月10日 > 总第454期 > A8 > 新闻内容
改革发展是化解不良贷款的最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李华有 罗尔豪

【农村金融时报】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部分行业、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为做好“六稳”“六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预见,在实施扩大内需措施过程中,金融机构新增信贷投放规模将会扩大,今后一段时期,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可能会出现下降。

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底子薄、包袱重,改革不彻底,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如何遏制和化解新增不良资产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迫在眉睫的问题。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必须转变观念,保持战略定力、综合研判、准确定位、果断出击,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解决不良贷款问题。

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只有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从容应对风险挑战。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疫情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的影响,要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维,放眼长远、保持定力、果断出击,坚持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农村金融机构近70年的发展史,实际上是在解决矛盾中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和困难的历史。经历过那么多的大风大浪,那么多艰难险阻,农村金融机构依然能安然渡过难关,而且还能做到不断发展壮大,这与农村金融机构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不无关系。因此,农村金融机构要迎难而上,牢牢把握发展理念,把增加信贷投放、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和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相结合,支持经济快速复苏。

其次,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改革使农村金融机构充满活力,获得了新生。新态势下,农村金融机构仍要坚持走改革之路,把没有走的路走完,在改革中自我优化自我成长,在改革中破除发展瓶颈,在改革中释放“跑起来”的动力。比如一些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不过是“换块牌子”,虽然体制变了,但内部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粗放经营仍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只能用改革的思维,唯有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最后,要用严管的思路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严管出规范、严管出“铁军”、严管出成效。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必须和质量效益同步推进,尤其是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扩大内需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会加大新增信贷投放规模,要严控不良贷款上升。从当前看,“从严治贷”仍是农村金融机构遏制不良贷款上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主要是做好“三管”,即“管入口”:设好路障,把住风险第一道关口,把有风险的客户挡在外面,风险客户进不来,不出现风险贷款,给资金打造一个安全的避风港。“管总量”:对必须投放的贷款,在把好关口的同时,信贷投放要实行分散搭配,既要集中资金支持效益良好、有发展潜力的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又要注意信贷投向不能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域,做好行业信贷限额管理,控制行业风险总量。“管责任”:对已经发放的风险贷款,要加强风险预判,实行挂图作战,重点关注易受大环境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存在不利传闻显示其可能陷入困境的公司,并多方获取处于风险领域客户的信息和经济数据等,做好风险评估,尽力规避风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