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忠华
【农村金融时报】
多年来,银行的诚信经营,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如果经营不善,会诱发金融风险。因此,银行经营应坚持谨慎性原则,任何时候不能放松,这是其经营特点和性质决定的。
首先,应做好信贷投放的风险评估。贷款不良率是评价一个银行经营好坏和能否保持正常经营的重要指标。严重地说,不良率决定着一家银行的命运。一方面,银行要对所支持项目做到科学评估,结合国际和国内市场发展实际,与国家节能环保、助力乡村振兴政策结合起来,支持项目要对路,要有发展前景,有潜力可挖。但银行不要为了突击完成放款任务,而忽视放款质量。另一方面,银行要对信贷支持项目的偿贷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对有担保的贷款,要对抵质押物的估值进行科学评价,不要随意抬高和压低,确保担保真实有效。
其次,应谨慎推出信贷新产品。信贷产品创新要经过科学的调研和论证,不要盲目推出,金融产品创新不是“拍脑门”工程,要仔细调研,认真研究,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业务数据和效益,要把眼光放远,支持经济发展,又要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最后,应严格贷后检查。贷后检查是确保贷款安全的重要手段,客户经理对所发放贷款进行贷款检查外,审计部门要对新发放贷款进行抽查,查看担保人后续的实际担保能力,贷款是否被挪用,担保是否名副其实,是否由于担保物价值变动,降低了担保能力等。根据贷后检查结果,及时进行安全补救,确保信贷资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