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6月22日 > 总第448期 > A4 > 新闻内容
借力农业银行“扶贫商城” 云南农特产品走俏市场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李琛

【农村金融时报】

又见水田秧苗绿,水稻栽插种植忙。眼下,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河野村的农民正忙着在稻田里进秧、插秧。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莲城镇、旧莫乡、那洒镇等地的产业扶贫原粮基地已陆续完成了水稻栽插任务。

“去年我家种了10亩八宝贡米,都不愁销路,今年我还要继续种。”村民韦应辉看着水田里整齐的绿秧苗笑容满面。

韦应辉是八宝镇河野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以来,他种植的八宝米,在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和农业银行扶贫商城网上销售渠道协助下,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并打响了农产品品牌。

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广南县八宝镇等6个乡镇开展八宝米产业扶贫项目,建立优质稻种植基地7.8万余亩,带动29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八宝米产业种植。

公司对像韦应辉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订单收购和补贴,通过“农户+企业+农业银行扶贫商城平台”的模式,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脱贫。

广南八宝米作为云南6大名米之一,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也让这个曾经的“贡品”走入寻常百姓家,使以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八宝贡”为代表的大米品牌焕发生机。

渠道化发展是农产品品牌化运作的关键环节,但是贫困地区农户产品分散,没有统一标准,难以靠个体力量实现规模化销售。随着电商渠道的发展,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方向。

“公司的‘八宝贡’销售区域已经从省内市场逐渐扩展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仍有超过70%的销售额在省内。”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营销总监刘丹介绍说。

为帮助八宝贡米拓宽销售渠道,农业银行文山广南县支行疏通贫困地区电商发展中技术、物流、人才等堵点难点,以“扶贫商城”电商平台为销售端,以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动农户为供应端,推动联动协同。确保整个供应链条的品质,形成了“宣传倡导、发起购买、平台下单、统筹货源、高效发货”的一条龙助销机制,释放消费扶贫潜力。

据统计,2020年以来,该支行累计帮助销售“八宝贡”“滇南里”等优质大米171万元,带动近3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同时,这些品牌也借助农业银行“扶贫商城”覆盖全国的平台优势,销往全国各地,让米香飘更远,品牌越擦越亮。

“农业银行扶贫商城给予了特卖、品牌推广等支持,最多一天内下单超过500单。”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电商运行主管徐建说,“通过农业银行的渠道,我们的优质生态大米一天可覆盖省内,三天左右可送达北京等地消费者的餐桌上。”

近年来,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积极探索线上扶贫新业态,运用“互联网+扶贫”思维,融合公益理念、市场力量、政府支持、合作共建以及金融服务,打造“扶贫商城”电商平台,促进了贫困地区滞销农产品的销售。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商城累计上架扶贫商品2034件,入驻扶贫企业293户,交易金额2833万元,有力带动了八宝贡米、野生菌等一批具有地域特征的农产品销售。

除了充分利用线上销售渠道优势,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还帮助打造地方特色品牌,解决当地农产品缺乏分级、包装和品牌建设等问题。并加强农特产品宣传力度,在平台开展未摘帽贫困县专场线上消费活动,加大东西协作力度,助力更多贫困地区拓展特色产品电商渠道,走出了可持续的精准扶贫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