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忠华
【农村金融时报】
统筹做好疫情下的金融稳定和复工复产,是一次严峻的大考。面对复产复工,银行面临双重大考,一是面临银行复工复产做好疫情防控的大考;二是面临特殊环境下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同时要支持农业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大考。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地区的企业复工复产,恢复春耕备播的生产,关系到能否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物质保障和民生保障,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发展关系。
当前,金融机构应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理顺“三个关系” ,促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首先,应理顺金融与疫情防控的关系,确保金融稳定。疫情防控期间,由于银行工作人员不能上门、进村、近距离接触,因此在贷款发放、催收、资金组织等方面,需要运用现代的手段,如电话清收、微信联络等方式。相对来说,贷款业务营销和催收是最大的障碍。就目前贷款按月结息的管理模式来说,由于客户手中有现金不能到前台办理存款或者缴存,到期或者即将到期的贷款不能如期归还,导致疫情期间非应计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增加。面对这个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下,对于贷款形成不良情况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线上营销和贷款催收,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在疫情环境下风险是有把握控制的。要坚定信念,战“疫”一定会取得胜利,银行一定会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其次,应理顺金融与复工复产的关系,确保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从疫情期间的实际情况看,农业发展、企业的复工复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有相当多的企业和客户需要复工复产的流动性资金,启动恢复生产,带动产能的提高。相对来说,这些企业大多数与银行有信贷业务关系,有着不可分离的贷款业务,企业长期的停工停产,减少了业务盈利,失去了归还贷款的能力,这本身就是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一种威胁。助力企业复产复工,本是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支持。
最后,应理顺业务拓展在疫情防控中与疫情后的关系,确保银行安全稳定。银行保证信贷资产质量,要把疫情期和疫情后结合起来,采用不同的贷款催收方式,制定疫情期贷款催收方案。疫情期间,采取重点催收法,可以通过预留电话、微信线上催收;疫情缓解后,采取普及催收方式,把没有清偿贷款的客户逐笔拉出清单,筛查原因,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能上门清收的,采取上门清收,因疫情防控需要,不能上门清收的,可联系村委会,协调催收。保障疫情防控安全,做到清收工作两不误,确保信贷资金不沉淀,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农业、企业的复工复产。
作者单位:山东巨野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