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四月春耕正酣,鄂南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农行湖北咸宁分行以创新“一村一品”金融服务模式为支点,通过精准绘制产业图谱、创新信贷产品、深化银村协作三大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数据显示,该分行一季度累计投放农户贷款23.6亿元,惠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93户,以金融活水润泽春耕沃土。
下沉服务
绘制产业图谱
聚焦产业振兴,农行咸宁分行组建了专业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于民。
“赵大哥今年用的是哪个品牌的化肥?”“林大叔今年的春耕有着落吗,种子、农药的存货够不够,还需要多少资金?”……
在赤壁市赤壁镇八把刀村,农行赤壁支行“三农”团队负责人王平对照最新绘制的“一村一品”产业图谱,通过这种“拉家常”式的对话,走村串户记录下了每一位农户的贷款需求。
该村种植大户曾军手持新购置的农业无人机感慨:“多亏了农行25万元贷款,不仅圆了我的‘飞手’梦,播种效率还提升了5倍。”
截至3月末,全辖已建立5347户精准农户档案,完成15.7亿元授信额度,金融服务覆盖粮食、蔬菜、水产等全产业链。
创新产品
赋能乡村振兴
针对农业蔬菜“短、频、快”的产业特点,农行咸宁分行创新推出了“惠农e贷—种业贷”特色信贷产品,为蔬菜育种大户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融资支持。
在“中国蔬菜之乡”嘉鱼县,种植大户们深有体会。“蔬菜从育苗到餐桌讲究一个‘快’字,菜苗上市窗口期一般就半个月,像我们这种靠地吃饭的,资金缺口说来就来。农行的‘种业贷’真是帮了大忙,额度高、利率低,而且随借随还,非常适合我们的周期性需求。”嘉鱼县众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登左表示。
“这种随借随还的种业贷破解了资金周转难题。通过批量授信模式,让我引进的海南贝贝南瓜成功打入粤港澳市场,带动农户收入倍增。”在嘉鱼县簰洲湾镇复阳村,嘉鱼县嘉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大谋告诉记者。
银村联动
提升服务质效
“去年购买了三台播种机、搭建了两个育秧棚,开年又从邻村流转了200多亩农田,手头周转不过来,请求资金支持。”近日,家住咸安区双溪桥镇毛祠村的种粮大户吴佑明找到了村委会,把自己的困难告诉了村支书。
农行温泉支行春耕金融服务小分队获悉后,立即启动“春耕服务绿色通道”,为吴佑明实现了30万元贷款当日审批到账。
“从设备采购到土地流转,农行全程护航。”这位承包了800亩水稻田的“老把式”称赞道。
目前,全辖7支春耕服务队已开展“三农大讲堂”42场,指导超千户农户掌握线上申贷技能。
“我们将持续深化‘整村推进’服务模式,让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田间地头。”农行咸宁分行副行长成耀南表示,该分行正加快构建“政策上门+资金直达+科技赋能”三维服务体系,计划年内新增涉农贷款投放超50亿元,以金融创新持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通讯员叶和平、谢筱华、张思璇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