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5年04月28日 > 总第681期 > A5 > 新闻内容
人民银行上饶市分行 创设“无人机农用贷”信用模式 “护航”全年丰收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长灵

【农村金融时报】

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的辽阔稻田上空,植保无人机正忙碌地来回穿梭,成为春耕时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农业领域低空技术运用的资金难题,人民银行上饶市分行创设了“无人机农用贷”信用模式,引导法人机构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购机用机的支持,指导辖内法人机构创新专属信贷产品,主动对接农业经营主体,以打好春耕基础,护航全年丰收。

购机无负担

据悉,人民银行上饶市分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购机的支持。该分行联合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和法人银行机构共同推出“无人机购机贷”信用贷款产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合力,购机可享受政府补贴和利率降低双重优惠。通过在农机销售网点主动布局,购机客户可直接在销售网点“一站式”办理购机贷款,无需前往银行网点,不误农时。

在余干县石口镇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90后“新农人”何爱平操作着贷款购置的T30农用无人机,仅用2小时便完成200亩稻田的精准施肥。他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算了一笔“经济账”:“传统人工施肥每天最多50亩,无人机能将效率提高8倍,每亩还能节省30%的化肥用量。”

然而,一台农用无人机动辄数万元,这对农户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资金负担。在当地农商行的支持下,通过50万元、期限长达3年、利率低至3.0%的“无人机购机贷”,何爱平仅支付两成首付就实现提机,后续还能为当地提供无人机农业服务,收入来源更加丰富。

用机有助力

要想扩大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覆盖面,不仅要“飞手”“买得起”,更需要农户“用得起”。对于农户而言,农资采购的资金压力较大,能够用于购买无人机农业服务的资金十分有限。人民银行上饶市分行联合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涉农数据归集,着力盘活农村沉睡的信用资源,指导余干农商银行创新数据“增信”的信用贷款产品,并在全县371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解决了农村经营主体无抵押、贷款难的困境,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有了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今年的春耕也用得起无人机机植,耕作效率大大提高。”当地的种粮大户叶秋生对记者表示。

据悉,过去叶秋生依靠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进行追肥植保作业,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也渐渐跟不上了,他想聘请专业的无人机“飞手”协助开展植保作业,但自身的流动资金又被农资采购占去大头,一时陷入困境。

在“整村授信”的支持下,当地农商行为叶秋生发放了一笔3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不仅缓解了他后续采购各类化肥农药的资金压力,也让他“用得起”无人机植保等各类现代农业先进技术。

当无人机掠过绿浪翻滚的田野,传统农业正在这场金融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通讯员黄政凯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①余干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进田间地头调研农户金融需求

图②余干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进田间地头调研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情况 余干农商银行/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