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5年04月07日 > 总第678期 > A5 > 新闻内容
山西大同农商银行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有着“中国煤都”之称的山西大同市通过布局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大同农商银行紧跟地方部署,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不断加大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

“近几年,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公司急需资金扩大规模,大同农商银行走访考察后,积极为我们争取了行内贷款额度,并发放了9000万元信贷资金,有力推动了公司发展。”大同市天和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祁有财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据介绍,该公司是集动物饲养、种畜禽经营及生产、绿色饲料生产于一体的规模化、产业化农牧企业。在大同农商银行资金支持下,该公司近年来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张,业务覆盖繁殖、养殖、加工、冷链、销售整个链条,建成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成为当地奶牛养殖龙头企业,并带动100多名农民实现务工增收。

对大同市天和牧业有限公司的支持只是大同农商银行支持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大同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大同农商银行以支持涉农产业为重点,强化信贷资源供给,为地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金融动力,截至目前,涉农贷款余额超100亿元。为破解畜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行加大助企力度,持续增强信贷动能,支持了一大批企业提高设施化、机械化、智慧化水平。同时,该行创新产品、优化服务,针对畜牧业价格波动大、生物性资产账户不易核算及流动资金测算难等问题,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推出“农牧贷”系列产品,开通绿色审批通道,落实利率优惠政策,实现贷款快速批复。此外,该行还大力拓宽抵质押品范围,探索牛“活体质押”贷款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单户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将畜牧业生物资产转变为发展资本,助推产业兴旺。

为助推辖区数字产业转型升级,大同农商银行全面提升服务实体能力,不断加大对数字经济信贷投放力度。该行围绕数字经济新型产业链和创新链,着重从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性、市场竞争力、资本市场评价等维度完善量化评价体系,实现对初创型数字企业创新能力的精准评价、分级授信和信用增进。同时,该行设立抵(质)押物估价、登记、保管等岗位,动态跟踪抵押物情况,根据不同抵押物价值波动特性及时发起重估流程,支持一批数字企业不断成长。

与此同时,大同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正向激励作用,将降准政策释放资金优先用于支持小微、民营数字经济企业。该行完善数字经济信贷投放制度,设立专营中心、绿色通道,畅通办贷渠道;严格执行金融服务收费的各项监管政策规定,进一步提高利率传导效率,合理确定资金价格,降低其综合融资成本。

该行将支持数字经济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与风险投资、创业孵化器、产业基金等机构合作,构建互信共生的“特色金融协同发展体系”。此外,该行还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监管部门举办的金融服务对接会、政银保企服务对接大会等,与多家意向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数字技术、企业融资模式、银行信贷机制协同创新。

(通讯员宋建波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