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5年04月07日 > 总第678期 > A5 > 新闻内容
农行南平分行 推动林竹产业“拔节有声、成长有痕”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在闽北大地600多万亩竹海中,每根挺立的翠竹都镌刻着“中国笋竹之都”的产业密码。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围绕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工艺、竹文化,切实将南平市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锚定千亿元产业目标,推动林竹产业“拔节有声、成长有痕”。

近年来,农行南平分行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紧扣竹产业链核心环节,在产品创新、服务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服务全竹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南平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添“竹”力量。截至今年2月末,该分行支持林竹产业贷款余额为26.2亿元。

赋能竹企研发

如何以“竹”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南平市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竹资源,大力开展“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等应用推广,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去年底,从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杜氏木业”)传出好消息,公司创新研发出毛竹初加工全流程连续自动化生产线、竹复合集成材连续智能化生产线,集中解决了毛竹集中备案、初加工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和设备互联互通等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

杜氏木业的研发成功离不开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早在2023年,农行南平分行得知该公司由于引进新技术、打造新生产车间需要一大笔资金,第一时间与企业负责人协调沟通、研究方案,通过省、市、县三级行联动和金融产品创新,为该公司定制了最佳融资方案,办理了长期、优惠利率的“技术改造项目固定资产贷款”,极大地节约了企业融资成本。

农行南平分行以服务杜氏木业这样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点,服务带动周边印刷、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帮助周边林农、竹农增收致富,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今年2月末,该分行已服务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贷款余额8206万元。

助推翠竹变“宝藏”

南平市政和县作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竹具产品加工基地,有竹具工艺加工企业220余家,覆盖了茶具、餐具、家具、灯具、竹炭、竹工艺品、竹空间等七大系列竹产品3600多个品种,竹产业发展为当地企业、商户、农户带来无限商机。

“政和县不仅投资环境好,竹子资源也丰富。”返乡创业青年、政和县创艺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艺竹业”)总经理杨素锦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今年1月份,为加速产品升级、拓展市场版图,创艺竹业决定改造生产线、升级设备,但缺少资金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

农行南平政和支行了解到企业资金需求后,主动上门服务,精准把脉,制定优化融资方案,为其提供了400万元小微企业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升级全套竹制品加工自动设备,为企业向绿色低碳、品牌化转型发展提供动力。

有了资金加持,创艺竹业和铁山镇周边20余位竹农签订了毛竹购销合同,助推老百姓的竹林从“废柴”变成“宝藏”。

呵护“林间鲜味”

在建瓯市东峰镇坤口村雷竹示范基地里,竹农陈亦强正在检查竹鞭的生长情况。他手持竹刀轻轻拨开覆盖的谷壳层,新萌发的淡黄色竹鞭在腐殖土中蜿蜒伸展,饱含着今年丰收的希望。

“雷竹种植是门精细活,三分种七分管。”陈亦强向记者介绍道。作为需要持续投入的速生经济林,雷竹从定植到丰产需要4年的时间,每年要经历3月份的催芽肥、6月份的发鞭肥和9月份的孕笋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陈亦强的资金压力接踵而至。他算了一笔账:每亩年需有机肥2吨、复合肥150公斤,加上覆盖物料和滴灌设备更新,年投入超过8万元。

去年秋季,正当陈亦强为采购越冬肥犯愁时,农行南平分行“惠农e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上午手机申请,下午客户经理就来现场进行了办理。”陈亦强介绍道,有了资金支持,他不仅购齐了60吨生物有机肥,还引入智能温控系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农行南平分行已支持竹农5622户,竹产业农户贷款余额达7.6亿元。

(通讯员刘木香对本文亦有贡献)

农行建瓯支行客户经理走访雷笋种植农户,了解金融需求 农行南平建瓯支行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