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血脉,其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振兴每寸土地,是全行业面临的长期课题。金融机构应紧扣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科学配置金融资源,确保金融活水高效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首先,要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金融机构应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针对乡村振兴多元化需求,研发多样化、差异化金融产品,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同时,应下沉服务重心,加大基层网点布局,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推动农村信用信息共享,降低金融风险,加大对守信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其次,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和引导作用。政策性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通过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等,引导资金投向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政策性金融机构还可通过发行乡村振兴债券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再次,还应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优势,构建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商业银行要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优化信贷结构,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保险机构要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风险保障。
最后,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需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各类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涉农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资源真正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同时,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密切关注乡村振兴金融业务风险状况,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金融违法行为,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