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从七方面对今年的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明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并提出“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等关键举措。
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不仅是财富创造的源泉,也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众的生活水平。当前,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我国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关键时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是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择机降准降息”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这一举措不仅能增加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还有助于引导银行以更优惠的利率支持实体经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特别是,对于广大的中小银行而言,降准降息可推动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扩大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可以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有助于扩大内需、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同时,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和流动性充裕,有助于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引导资金满足有效融资需求,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的压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展现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特征,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强,在支持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地实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将进一步发挥,推动资金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2025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此背景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同构成了我国宏观政策组合的核心。中国人民银行将充分利用国债买卖操作、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金融工具,支持财政政策的实施,助力产业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期待,在政策的指引和助力下,实体经济焕发新的活力,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