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
此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为下一步银行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明方向、明确路径。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未来,可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原有的工作成果和进程,多措并举,齐头并进,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首先,应加大资源投入与服务供给。银行应持续增加对“三农”领域的资源投入,完善配套政策与组织体系。如设立专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部门,优化网点布局,扩大服务覆盖面。同时,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除传统信贷业务外,还应推出适合农村特点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如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农村电商提供支付结算、信贷支持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等,满足乡村多样化金融需求。
其次,应大力支持重点领域与产业发展。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银行应以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为重点,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积极支持农业重大科研项目和领军企业,助力农业现代化;统筹支持县域富民产业、乡村建设,如为乡村旅游、农村特色手工业等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三农”领域信贷产品适配性,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再次,应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差异化融资服务模式,针对农村地区客户普遍缺少抵押物的特点,增加信用贷款供给;推广农业设施、活体畜禽等抵质押贷款,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依据农村企业和农户实际情况,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深化金融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此外,应加强政策协同与风险防控。银行要强化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积极性;加强与产业、财政等政策联动,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发挥融资增信和风险分担作用。同时,加强涉农领域信用风险监测,强化信贷行为监管,做好贷款“三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配合相关部门打击农村非法金融活动,防范金融风险,营造良好金融环境,确保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值得一提的是,人才是银行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银行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尽快培育一支既懂金融又懂“三农”的工作队伍,让专业人才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市场和农民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助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