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2月09日 > 总第662期 > B4 > 新闻内容
山西闻喜农商银行 以“信用”拓宽融资渠道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山西闻喜农商银行合理统筹信贷资源,深化信贷转型,致力于提升支农支小市场主体金融服务覆盖面,在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基础上,积极开展“信用村”培育评定工作,着力发挥“信用”在农村金融中的纽带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之前贷款较难,5万元以上就需要担保。自从去年8月份被农商银行评上‘信用村’后,村民们只要征信没问题,不用担保很快就能贷到款。”山西闻喜县七里坡村党支部书记杜建平高兴地说。

杜建平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被评上“信用村”后好处很多,首先是授信额度提升。“信用户”授信额度从10万元提升至30万元。“信用村”全村授信额度也从800万元提升到3000万元。其次,使用更方便。农户获得授信后,只要在手机上点开“晋享生活”App,就能使用贷款,还款时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还了。最重要的是利率也下降了。月利率从9厘多下降到5厘多,下降幅度达30%,极大降低了村民们的融资成本。

七里坡村村民姚跟平对此就有切身体会,他种了17亩山楂和几亩柿子树,年收入近20万元。虽然想通过贷款扩大生产,但他此前曾在闻喜农商银行贷了5万元,深感担保不好找、手续麻烦,后来就一直没有再贷。

自从全村被评上“信用村”,姚跟平也被评上“信用户”,授信额度提升到20万元。“不用跑银行就能贷到款,方便得很。有了这笔资金支持,我打算再承包一些山楂地、添置农机具,提高种植效益,有余力的话再收购一些山楂。”姚跟平说。

“培育‘信用村’,首先要提升‘信用户’覆盖率。”闻喜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开展“信用村”创评活动后,闻喜县各村的村风村貌发生很大变化。被评为“信用村”“信用户”的村落都主动作表率,力争保持荣誉;没被评上的也积极作为,创造条件去争取,从而掀起“讲诚信、树新风、求发展”的热潮,信用“版图”不断扩大。例如,七里坡村在“信用村”培育工作开展前,七里坡村的“信用户”只占全村户数的30%,被评上“信用村”后,村里“信用户”覆盖率达75%,信用“版图”明显扩大。

在实际工作中,闻喜农商银行将村里农户分为种植养殖户、创业能人、务工客群、留守客群、工薪客群“五大核心客群”,摸准客户需求,建立客户台账,分门别类开展营销。同时,广泛开展征信宣传、“金融知识送万家”等活动,强化村民个人信用珍爱意识,打造健康积极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

培育“信用村”,要大力降低不良率,重建信用。为此,闻喜农商银行制定信用修复方案,对被纳入“逾期记录”灰名单、“不良记录”黑名单的客户,依法合规积极清收。同时,根据其经营状况、融资状况、还款意愿等,综合评定后重新给予一定资金支持,让客户充分认识到以信用换取金融支持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闻喜农商银行借助金融教育宣传月、金融知识下乡、政银对接等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社区、乡村和企业,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普及信用知识,让民众了解良好信用记录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为现代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添砖加瓦。同时,积极利用线上渠道,通过制作生动的短视频,讲述授信故事,宣传诚信典型案例,树立榜样力量,引导群众珍惜自己的信用,做到诚实守信。对还款困难但意愿良好的守信人,采取贷款展期、协助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帮助客户盘活资产,以实际行动鼓励群众积极维护信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