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真没想到仅凭‘承包合同’就能在福建松溪农信联社贷到利率低、额度高的贷款,着实解决了我资金短缺的难题。”松溪县文炎家庭林场负责人叶文炎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文炎家庭林场目前承包李墩村经济合作社流转的竹林(山林)2000余亩,村民以竹林的经营权入股,由文炎家庭林场出资统一经营、管理,集约化管理减少了管护竹山、抚育竹林等方面的人力成本,村民按照入股情况分红,村集体可享部分经营利润。新的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但由于林、竹流转,林下经济要素(种植、养殖)等价值难以评估,存在融资难问题,制约了发展。如今,有了“绿色生态循环贷”,承包的经营权、林下经济等要素资源均可获得松溪农信联社的信贷支持,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据介绍,“绿色生态循环贷”是松溪县委、县政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撬动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山上+田间”各绿色生态产业链循环发展,牵头林业、农业相关部门及松溪农信联社创新推出的信贷产品。
“我们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松溪’发展战略部署,聚焦林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绿色农业发展,以多社融合为抓手,以金融指导员为桥梁,不断探索‘平台+产品+N’的服务新模式。”松溪农信联社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联社通过“福农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打造“要素流转—承包经营—生产加工—批发销售”的金融生态服务链,为各环节节点企业(村经济组织、国有林场、合作社、生态农场、乡村振兴公司等)及个人提供全链条信贷支持,注入充足的金融活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松溪农信联社已免费为相关单位提供村级财务、林业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7个管理系统,依托系统信息数据,精准对接并支持村经济组织2户,金额130万元;支持新农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103户,金额3705.9万元;支持农户521户,金额15575.07万元,有效促进了乡村闲置资源盘活、林业改革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助推生态产业链各方价值提升、循环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