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金凤丽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平湖农商银行不断擦亮“乡村振兴主办银行”金名片,助力当地农户与农业企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土特产,促进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截至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337.24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6.7亿元。
金融活水
滋润土特产自然根脉
当前,健康消费、绿色消费观念越来越流行,平湖芦笋因其高营养、低热量的特质深受消费者喜爱。种植芦笋也成为平湖当地农民从事效益农业的首选产业。截至目前,平湖市芦笋产业面积7000亩左右,产值超1亿元。
“芦笋刚出芽时若不及时除草,地里的营养就会被野草吸收,导致芦笋营养不良。”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负责人沈根付说。沈根付是平湖市芦笋种植产业的“领头羊”,早在20年前,他便看准了芦笋种植的市场前景。2022年,他带头研发的“特利龙芦笋新品种高产栽培与示范”项目,通过新品种的更替、技术模式创新等手段,带动了平湖市芦笋产业发展。
沈根付创建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共富田园,向当地农民推广芦笋新品种“特利龙”,可实现每亩增收3000元,人均年增收3万元至4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如今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已是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芦笋种植面积的扩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平湖农商银行为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累计提供780万元信贷资金,其中,480万元为“续贷通”产品,及时满足了企业资金周转需求。
“今年以来,我行深化无还本续贷机制,开展‘连续贷灵活贷机制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广‘续贷通’产品,降低无还本续贷产品使用门槛,优化信贷审批流程,着力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平湖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9月末,该行“连续贷+灵活贷”机制贷款占比96.45%。
优化政策
培育土特产竞争优势
走进平湖市新仓镇,一个个蘑菇大棚展现在眼前,这里就是平湖市的“蘑菇之乡”。
“我们采用了智能温控菇棚生产菌菇模式,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了食用菌的品质,相比传统种植,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平湖市洁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杨健云介绍。
该合作社的招牌产品“大球盖菇”,因其营养价值丰富、肉质鲜美、健康低卡,在“2023年浙江精品食用菌”评选活动及2023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上均被评为金奖。
平湖农商银行为该合作社提供200万元“新农贷”,用于搭建智能温控菇棚,同时给予利率和担保手续费率双优惠。
近年来,平湖市洁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功种植了羊肚菌、赤松茸等高经济价值的食用菌品种,向周边村民推广种植技术和种源,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并与甘肃省和政县等地开展合作,持续壮大食用菌产业。目前该合作社年销售食用菌及新鲜蔬菜400多吨,年产值达850万元。
“我行加强与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加大对农科成果推广主体的金融支持,创新推出‘粮农贷’‘新农贷’‘农创贷’等以农业设备制造、农产品专利权、农产品品牌等各类农业科技、经营成果交易价值为抵质押基础的信用贷款产品,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优惠担保费率、实行财政贴息等一系列政策。”平湖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9月末,该行“新农贷”余额1.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