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走进广西平南县腾德农业养殖场,就能听见牛群此起彼伏的“哞哞”叫声,工人们正为1500多头牛准备吃食。
“农行的大力支持,给了我在养牛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养殖场负责人老陈笑着说。他自己承包了200亩山林地,在山上建起养牛场。由于去年牛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资金周转不过来。农行广西平南县支行客户经理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走访,结合养殖规模及资金使用特点,为其推荐“智慧畜牧贷”,经过审批后成功放款490万元。
农行平南县支行还安装了智能摄像头,与“惠农云场景”平台对接,只需一部手机,信贷员即可实时获取牛的生命体征信息,数据自动更新,实现生物资产盘点、巡查、信息预警等功能,贷后管理工作也更加便捷。
随着平南县畜牧业快速发展,大量畜牧业养殖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不断增加,但缺少有效抵质押物成为制约其融资的重要因素。同时,活体牲畜作为抵押品存在“易丢失、易死亡、重复抵押”等风险特征,无法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关于金融性资产须标准化、可确权的要求。
“为缓解广大畜牧业养殖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我们积极对接,成功为平南县辖内农户上线全县农行系统数字乡村平台‘智慧畜牧’场景。”农行广西平南县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场景上线,既解决了信贷风险防控的难题,为下一步发放智慧畜牧贷款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养殖企业提供现代化养殖管理手段,实现了银企共赢。
在此过程中,农行平南县支行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地方案及推进措施,传达推进该项业务的紧迫性及必要性,确保后续业务扎实推进。同时,该支行积极走访平南县乡村振兴局及农业农村局,开展上门服务,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推荐优质客户,并多次赴实地开展现场调查,认真筛选优质畜牧养殖客户作为试点对象。
不仅如此,农行平南县支行还组建专项农户小队,明确职责分工,厘清业务流程,制定施工图、时间表。同时,建立业务推进群,每天发布当天工作重点、进行业务节点调度,确保业务稳妥有序推进。通过与当地政府及养殖户对接,该支行为养殖户提供相关结算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并对养殖动态实时监测。目前,该支行在平南县已投放690万元“智慧畜牧贷”。
“‘智慧畜牧’采用‘银行信贷+物联网监管+动产抵押’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助力农户、企业、政府搭建‘智慧畜牧’场景,实现养殖场圈舍管理、贷款、抵押、登记等线上办理,提高企业畜牧现代化管理水平,有效解决涉农主体信用信息缺失痛点,为不断创新‘三农’产品服务、持续加大服务乡村振兴力度提供切入点。”该支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今年以来,农行平南县支行持续加大农户贷款投放力度。截至9月24日,该支行农户贷款余额7.37亿元,比年初增加2.27亿元,同比多增1.57亿元。
(通讯员陈燕玲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