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0月21日 > 总第655期 > B3 > 新闻内容
山西壶关农商银行 为“三农”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山西壶关农商银行以乡村振兴发展为契机,持续聚焦农村特色产业、优化办贷流程、创新金融产品、用足用活信贷政策,有力支持了当地“三农”发展。

凤凰山庄位于壶关县集店镇岭东村旧址。这里曾经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2016年,乘着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岭东村整村搬迁新村,迎来了发展新机遇。那一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村民刘立刚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与岭东村村委会合作,在该村旧址成立壶关县凤凰山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利用岭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盘活旧村遗留闲置资产,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三变一有”合作经营模式,共同开发凤凰山庄乡村旅游。

转眼几年过去,山还是那座山,山中的光景却大不一样了。漫步在凤凰山庄,一间间独具特色的窑洞宾馆,青砖红窗、格调古朴,向游客展示着生态乡村游的魅力。休闲娱乐区里,凤凰滑道、亲子动物园、骑马、射箭等娱乐项目广受追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刘立刚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凤凰山庄能有现在的经营规模,多亏了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当年他想联合村委会,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搞乡村旅游开发,带领村民致富,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项目迟迟无法启动。

壶关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中得知了他的这一想法后,立即着手开始调研,在一周之内便完成了调查、审议、审批流程,投放了500万元信贷资金作为旅游项目启动资金,正式拉开了项目建设序幕。乡村旅游正式开张后,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村民们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民宿等配套服务项目,不但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了经济收入,还使凤凰山庄的旅游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

近年来,随着旅游区规模的扩大和升级,壶关农商银行持续跟进信贷服务,因地制宜推出“景区贷”“果蔬贷”“畜禽贷”等信贷产品,实现了农户需求全覆盖,及时为该村村民增加授信,注入资金。在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又成立了岭源农业、凤凰山庄科技园等公司,增加了红辣椒、麝香、大蒜等特色农副产品的种植以及销售业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壶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壶关农商银行通过“政银企”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帮助凤凰山庄打通信息壁垒,成功整合有效资源实现联合发展。凭借“政银企”信息交流平台支持,凤凰山庄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构建“乡村旅游+合作经营”的运作模式,与周边村寨联合,以辣椒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和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吸纳更多种植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开创了资产收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新局面,把“小辣椒”做成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三农”发展,壶关农商银行主动落实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以信贷为牵引,围绕广大百姓、中小微企业用款环节不断完善信贷产品,进行专项贷款服务。针对当地旱地西红柿、食用菌、大峡谷旅游等特色产业创设“旱地西红柿贷”“菌菇贷”“民宿贷”“景区贷”等信贷产品,精准配套产业周期,满足不同行业差异化金融需求。根据个体经营、中小微企业经营需求创设“创业贷”“农担贷”等信贷产品,有的放矢给予优惠信贷政策及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投放涉农贷款近60亿元。该行将场景服务从信贷向对公账户管理、现金管理、代收代付、资金结算等综合性服务方面延伸,依托银企对接机制加强产业链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拓宽信息、销售渠道,形成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