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0月21日 > 总第655期 > B2 > 新闻内容
福建安溪农商银行 以金融之笔服务“三茶”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福建安溪,中国茶都。垄垄茶树阡陌纵横,畦畦茶田满目葱翠。在这里,金融服务亦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古老茶乡焕发新姿。

“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与农业农村农民共生共荣,这是农商银行的使命,也是职责所在。”福建安溪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该行立足县域优势和发展特色,以金融之笔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助推“茶科技”成果转化

茶产品作为一种非标传统初级农产品,如何对其进行评估、授信,一直是困扰涉茶资源要素转化的难点痛点,如今在“茶科技”的加持下,安溪农商银行不断探索激活涉茶资源要素的解题思路。

近年来,安溪农商银行大力探索科技创新和茶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之路,深度参与安溪县茶产业平台构建,依托“135”茶产业金融结算中心,汇聚企业生产、交易、税收、物流、收单等多方数据,再结合收单业务、交易通道、授信产品等金融数据,实现茶产业链交易数据全覆盖,以此为基础建立茶产业征信体系,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个体工商户、小微茶企、批发分销商、品牌公司、县属国企和电商企业“精准画像”,提供综合数字管理服务解决方案,实现融资需求线上一键申报、授信结果实时查询,并在融资利率、结算费率等方面给予专属优惠。

此外,安溪农商银行还联合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成立气候友好型企业服务小组,以农业生产、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为需求导向,创新“金融+气象”金融服务模式,通过调研气候友好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创新“气候贷”等专项产品,制定批量白名单授信,为气候友好型企业降低申请门槛和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并安排专业团队对接,不断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放贷效率。

助推“茶产业”成链集群

安溪县拥有4万多家茶企、20万户茶农,在数量众多的涉茶主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微茶企、茶商、茶农,他们的自有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着“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安溪农商银行将茶农、茶企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从准入条件、融资额度、担保方式、利率优惠等方面多维度开展创新,提升对茶业全产业链各类客群的金融服务质效。

和平百茶供应链有限公司门店内茶香悠悠,门店的选品区陈列着500多个等级品类的茶叶,依靠安溪成熟的供应链与配套服务,这些茶类产品可通过线上渠道销售至世界各地。

提到与和平百茶并肩同行的“好伙伴”安溪农商银行,门店负责人王女士感慨万千:“我们做直播电商,是轻资产,很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最近,农商银行为我们量身制定了一整套融资方案,让我们更有拓展市场的动力。”安溪农商银行通过仓单质押等服务模式,对和平百茶旗下的多个品牌批量授信,用定制化服务帮助其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安溪农商银行还在产品、服务、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出“普惠快贷”系列金融产品,实现“流程线上化、产品多样化、审批快速化”。截至目前,该行共授信“普惠快贷”5.1万户53.54亿元,户均授信10.48万元,用信2.63万户30.52亿元,户均用信为11.6万元,真正做到“小额、流动、分散”。

助推“茶文化”传承创新

迎宾待客要品茶,婚丧嫁娶要喝茶……茶渗透进茶乡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产茶、制茶、饮茶、斗茶到茶食文化都是一脉相承。安溪民间“斗茶”的习俗始于唐代,是安溪茶文化中一道独特的景观。安溪农商银行创新“溪有英才·精英贷”专项产品,在安溪县独特的“茶王赛”“大师引领、匠心传承”等活动会上宣传服务方案,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安溪茶叶大师现场授信,并提供利率优惠,有力支持非遗文化传承。目前,安溪农商银行已经为包括中国制茶大师吴世能、吴昌山、苏胜利,两岸茶王、安溪铁观音名匠陈素全、詹忠辉、陈志鹏,省级非遗传承人陈两固、王辉荣等制茶领域的大师专家提供各类配套金融服务,推动传承茶技艺、弘扬茶文化、培育茶工匠,让安溪铁观音的茶道精神生生不息、世代传承。

“从开始建设生态茶园到打造自主品牌,再到现在创下了年销售量80多吨的业绩,每一步都离不开安溪农商银行的倾力支持。”为耕种出生态好茶,吴世能将茶园建在海拔1314米的深山中,回忆起早年在家乡种茶、制茶以及南下广东等地推介安溪铁观音时,他感慨道,正是安溪农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并配套综合服务,让他潜心茶艺的同时无后顾之忧。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安溪农商银行在倾力扶持当地特色产业的同时,也找到了自身经营发展的特色所在,实现了产业兴旺与金融创新的“双向奔赴”,以金融活水浇灌茶香满园,为加快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贡献农商力量。

(通讯员叶筱琛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