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山西沁水农商银行紧扣县委、县政府“三农”工作重点,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补齐金融服务短板,持续加大支持乡村产业力度,激发“三农”发展活力。截至8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38.75亿元,今年净投放3.49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4.34亿元,今年净投放2.3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办银行”。
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南郎村是远近闻名的“苹果村”,该村600余户,家家种苹果,连片连垛的苹果树将近1200亩,仅优质苹果一项,全村就年产450万公斤,年总收入870万元。
南郎村村支书张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乡村要振兴,农业产业发展是关键。过去,我们村人均农业收入不足600元,如今已超过9000元,是农商银行支持我们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对于农商银行的支持,村民崔书新深有体会。他种植了8.5亩苹果树,年产优质苹果24500公斤,年收入6.8万元,在全村名列前茅,曾经被沁水县委、县政府授予“苹果状元”称号。他告诉记者,前些年,村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种植优质“红富士”等新品种苹果树。他在第一时间便向当地农商银行申请了贷款,农商银行开辟“助农惠民”绿色通道,特事特办,3天后,他就拿到了5万元信贷资金,一口气种植了5亩“红富士”。
就当他满怀希望地等待收获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是缺乏技术支持,产量上不去,质量难保证;二是市场疲软,效益不佳,每年需要在果园投入大量的化肥、农药,费力又花钱,收入少不划算,村里很多像他一样的果农都对这个产业失望了,随之村里掀起了砍果树的风潮。
面对这种情况,村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才保住了一部分果园,随后村干部外出找专家学习取经,探寻发展苹果产业的有效途径。在当地农商银行的协调和配合下,村委请来了县果树站的技术人员进村入园,办起了农民技术夜校。第二年,南郎村种植的“红富士”苹果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个大色艳,香脆可口,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村民们的收入大幅上升。全村1000余亩果树高产、优质、无公害,成为众多客户喜欢的“绿色水果”。
沁水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沁水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市场上找出路,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当地农商银行及时跟进,推出了“富农贷”“收单贷”“兴商贷”等信贷新产品,通过开展“整村授信”,实施普惠金融到户,促进了农民特色产业收入连年增长。
该行通过与县农业农村局“农农融合”,开展“党建引领 普惠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落实国家政策支持、单产提升、技术指导,及时跟踪对接服务,开展“整村授信”,“背靠背”评议“信用户”,对种粮大户给予金融扶持,扩大授信范围和授信额度,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鼓励农户多种粮、多产粮,带动全县粮食单产大面积提升。
与此同时,沁水农商银行紧紧围绕支持乡村特色产业、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加强与各乡镇政府及村“两委”干部的对接,共同推进特优农业发展;大力开展送“贷”上门服务活动,快速了解农户资金需求;创新“产供销+信用评定+金融村官+产业平台”一体化金融服务机制,不断优化线上服务,利用远程信贷业务系统和“晋享贷”小微贷款线上平台,收集客户相关资料;开辟审批贷款“绿色通道”,高效率快节奏优化授信流程,实现客户贷款业务办理“不掉线、不减速、不断档”,确保贷款投放“准、快、优”,资金能够及时、精准到达需求群体。
目前,该行已完成121个行政村的“无感授信”工作,评议出“白名单”13719户,预授信8.44亿元,授信户数2877户、授信金额3.10亿元,用信户数1921户、用信金额1.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