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9月23日 > 总第652期 > B2 > 新闻内容
湖北五峰农商银行 金融“店小二” 与农相伴助农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流转和物候变化牵动着农民一年的收成。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五峰县”),有这样一群金融“店小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农相伴,助农发展。

施足“金融底肥”

春耕备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础。春耕时节的五峰县田间地头,处处是希望的田野。

“合作社效益怎么样,需要扩大规模吗?有没有资金上的难题?”“今年家里种了多少亩地,生产物资准备充足了吗?”走访途中,湖北五峰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面对面问需求、解难题,给群众春耕施足“金融底肥”。

据五峰农商银行采花支行客户经理罗彬介绍,今年初在五峰县采花乡下乡走访途中,因突降暴雨,山体滑坡落下的石块阻断了交通,为不让客户久等,他们仔细观察坡上情况后,迅速清理石块,同样受暴雨天气影响的还有湾潭镇,五峰农商银行湾潭支行客户经理伍远鹏也与同事清理了倒下的树木,抓紧时间赶到农户家中。以“勤奋”为突破口,用“态度”获得信任。无论下乡的路多么崎岖,他们坚持走访,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日志记录民情,只为给辖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夏种、夏管,是每年夏季农业生产领域的重头戏,今年也不例外。五峰农商银行金融“店小二”们,串农家、奔田间、送政策、解民忧,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农户心田。

“村里虽然离镇上很远,但时常能见到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上门,且现在针对我们农户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渠道也越来越丰富,我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随借随用随还。”谈及对农商银行的印象,家住采花乡白溢坪村的村民李大伯感慨道。

“像白溢坪村、苦竹坪村这两个比较远的村,每次去村里,早上出发前我们一般会提前备足中午的‘干粮’,节省时间争取能多走访几户。遇上需要办理贷款的客户,我们通过移动设备现场办理,客户不用久等,效率很高。”简简单单的一桶泡面,就是五峰农商银行采花支行信贷客户经理周永森所说的“干粮”。

绘就丰收景象

金秋时节,作为柑橘种植大乡,傅家堰乡别有一番风貌,处处呈现丰收景象。

今年入秋不久的一天,五峰农商银行付家堰支行信贷主管杨雪浩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下乡走访途中汽车陷入半尺深黄泥的工作照片,引来不少同事及好友的慰问。

原来,因受暴雨影响,道路两旁山边的黄泥被冲刷到路面上,导致车辆陷入,历经几个小时的努力,当杨雪浩到达柑橘种植大村——白庙村村委会时已满身泥土,他此行的目的,是对接村委会加强“村银”合作。

“在加强与村委会对接的基础上,村干部带着我们入户宣传,也加深了村民们对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杨雪浩坦言,他坚持做好走访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金融政策和产品,以备不时之需。

这只是五峰农商银行开展“六访六增”、践行“四下基层”全员大走访活动的一个缩影。

金融服务雪中送炭

寒冬,无论天气多冷,那些奔忙在乡间的身影依旧坚持在路上,将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五峰农商银行牛庄支行客户经理阳方健曾说:“冬季正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旺季,客户都在家,也正在为明年做打算,我们趁这个时候上门宣传政策更有效果。”

去年寒冬时节,伴随着寒潮来袭,五峰县迎来大雪天气,海拔2200米的牛庄乡一片银装素裹。“牛庄乡低温高寒、交通不便给下乡走访带来不少难度,但我们习惯了,汽车到不了的地方,我们就带着资料步行入户。”五峰农商银行牛庄支行负责人李奎介绍。

“现在中药材发展形势好,我想着扩大种植规模,但资金问题困扰着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这么冷的天气还上门服务,真是雪中送炭。”牛庄乡一家中药材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先生正为资金发愁时,五峰农商银行牛庄支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对接,通过现场收集资料录入审批,该支行当天便成功为其发放了20万元“福E贷”。

从前,老一辈农信人几十年如一日肩背挎包,走千村、入万户,到如今,新一辈农商人秉承“挎包精神”,坚持走“勤劳金融”的路线,未来,农商人仍然始终在路上。

(通讯员曾曼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