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5月20日 > 总第634期 > A2 > 新闻内容
中小金融机构应以普惠金融为主线 做好五大领域融合发展协同提升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路线图逐步明晰。

根据监管要求,未来5年,银行业保险业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相关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大幅提升,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银行保险机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一个重点是需要发挥出职能优势。

其中,大型金融机构在资本实力、产品创新、金融科技等方面具有领头雁优势,推动“五篇大文章”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对这类机构来说并非难事,因此可以统筹安排,适度下沉服务重心,加大这五个领域服务覆盖面和创新力度。

但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当下要求它们同步、全面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并不现实。因此,更应结合其自身优势和服务宗旨,从具备资源和服务优势的某个领域入手,带动其他领域协同发展。

目前,普惠金融是绝大多数中小金融机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优势所在,且是重中之重。中小金融机构在服务县域乡村的过程中,拥有管理半径短、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往往可以迅速响应小微企业、农户等主体的金融需求。因此,以深耕普惠业务为主线,同时做好科技、绿色、数字、养老金融服务,或者尝试普惠金融与其他融合发展,发挥“1+1>2”的成效,不失为事半功倍的路径选择。

具体来看,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下阶段应抓好县域、农村两大市场,做好普惠金融的基础服务。在县域,基于区域、行业、客户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竞争路径,构建有效的小微企业服务模式。在农村,深度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和农业发展,强化整体布局,加强对农业全产业链条的金融服务,并继续加大进村入户走访力度,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可借助发展科技、绿色、数字、养老金融的契机,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这同样需要中小金融机构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和自身实力。

例如,在绿色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或者拥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称号的地区,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引导绿色金融资源流向农业农村和广大普惠群体。在老龄化较严重的城市或乡村,推动养老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聚焦并细化老年群体的金融需求,让更多老年人都能便利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

在科创型中小企业聚集区,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科创企业集群的特殊融资需求,从而支持广大中小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自身科技实力较强的中小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助力当地涉农企业科技能力提升,满足涉农企业智能化、数字化金融服务需求等,推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总的来说,中小金融机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无法一蹴而就,应尽量避免盲目跟风或“一把抓”等举措,可以尝试以深耕普惠金融为着力点,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稳步推进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金融“五篇大文章”协同提升。

本报编辑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