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5月20日 > 总第634期 > A1 > 新闻内容
金融“五篇大文章”怎么做?顶层设计划定发展路线图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明确要求,进行系统部署,可以说是给出了明确且详尽的发展路线图。

自去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至今,银行保险机构积极部署相关工作,多数金融机构为做好“五篇大文章”开好了头。此时,整个行业亟需更有指导意义和实操作用的顶层设计,给予全行业各个层面的金融机构以启发、支持和帮助。

在受访专家看来,未来,银行保险机构更要基于资源禀赋和自身能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提升自身稳健发展能力。

政策面为下阶段工作重点

提供明确指引

《意见》从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坚守风险底线等方面对银行保险机构提出具体要求,并鼓励符合条件的机构结合自身实际设立专门部门或特色分支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针对优化“五篇大文章”金融产品和服务,《意见》提出更为具体的发展方向:科技金融要求聚焦卡点堵点提升科技金融质效,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要求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积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普惠金融要求聚焦痛点难点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养老金融要求聚焦现实需求加快养老金融发展,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数字金融要求聚焦效能和安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金融监管体系。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意见》在推动金融机构加快完善服务机制,落实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决策部署,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推动新质生产力体系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为金融机构下阶段工作重点提供明确指引。

先行先试

金融业已全面行动

目前,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正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在这一过程中,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依靠自身综合强大实力,推动“五篇大文章”齐头并进,促进金融服务多点开花。

比如,农业银行不断健全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以绿色贷款为主体,以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等为支撑的多层次、立体化绿色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大普惠金融拓展力度,加快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推动数字金融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数字化建设,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建设银行迭代升级“不看砖头看专利”评价体系,创新打造科技金融“价值”(VALUE)服务体系,并将绿色理念融入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同时聚焦普惠群体金融服务痛点,围绕“数字、平台、生态、赋能”发展理念,持续升级“建行惠懂你”4.0平台服务与生态。另外,在打造“健养安”养老金融服务品牌的同时,还加快数字化转型,重塑银行服务模式。

与此同时,中小金融机构则依据实力,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其中,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依靠当地优势和自身实力,深耕某一领域,带动其他金融服务协同发展。

例如,贵州农信依据贵州实际情况和自身特色优势,探索“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新模式,从标准、制度、业务、产品、机构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成为全省同业,乃至全国农信系统绿色普惠金融的“领跑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制定全国首个ESG银行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该体系中内嵌了部分绿色普惠指标,旨在引导机构加快绿色小微贷款、绿色消费贷款等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同时在试点建立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和管理标准,指导安吉农商银行等机构制定《绿色普惠信贷实施要求》《绿色农业贷款实施规范》等地方标准。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把握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原则,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结合自身定位和优势,针对性优化‘五篇大文章’发展战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强调,鼓励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发挥示范效应。

未来要推动“五篇大文章”

融合发展

在受访专家看来,接下来,银行保险机构要以《意见》印发为契机和指引方向,进一步增强主动意识和担当意识,加快转型创新,探索完善专营组织架构、专门风控制度、专业产品体系、专项考核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五大金融服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以科技金融为例,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表示,对银行机构来说,应加快探索提高科技企业融资可得性的方式方法,通过投贷联动支持、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等方式扩大对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同时,严守风险底线,致力于探索长期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对保险机构来说,可强化对科技企业的担保功能和保险支持,积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在周茂华看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需要明确自身定位与优势,围绕金融五大领域的实体发展及融资方面难点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服务专业性。同时,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合理考核激励机制,并加强市场机构、货币、财税、产业等方面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应兼顾短期和长远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如针对性设立事业部、专业支行等,加大专业化经营力度。同时,强化金融资源投向管理,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实现普惠金融从“增量”“扩面”转向“提质”。此外,加快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探索构建客户养老金融“全景视图”,推出更多养老储蓄、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样需要多方协力。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加强监管与货币、财税、产业、环保等政策协同联动,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市场等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形成各类金融手段相互补充、金融机构各司其职、“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