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贷”出助农新图景
从山区到丘陵,从高岗到平原,从田间到湖面,一幅幅“春耕备耕图”在荆楚大地徐徐铺展,孕育着新的丰收希望。
“在春耕春管有序推进的背后,有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其中不乏上千名邮储人“5+2”、白加黑,上山下乡、踏遍千湖,以“线上+线下”金融服务“零距离”温暖千家万户,为农业生产施足“金融底肥”。据统计,该分行今年已向春耕备耕领域投放贷款超150亿元,惠及农业经营主体6万余户。
增强养殖能人成长底气
走进汉川市分水镇淤洲村鳜鱼养殖基地,连片水面波光粼粼,一尾尾鳜鱼欢快地游向水底。
“2014年创业初期手头紧,邮储银行给我发放了人生第一笔贷款5万元。感谢邮储银行十年来的支持,让我办养殖场、开冻库,发展越来越好。”黄修刚满怀感激地说。
2006年黄修刚从20口网箱露天养鳝起步,2015年创立汉川市浩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6名社员一起发展黄鳝产业。“因鳝鱼苗、饲料等价格一路上涨,成品价格波动大,2017年我跑市场、搞调研,打算建鳝鱼苗恒温培育大棚和冷库储存,苦于农村缺少有效抵押物,资金短缺让我心急如焚。”黄修刚回忆道,当年11月份,邮储银行汉川市支行组织信贷服务队进湖区走访时了解他的情况后,引入担保机制向他推荐了“邮农贷”,两天后他顺利拿到了贷款80万元。
“每年贷款到期前,我行客户经理都会提前对接续贷工作。在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2022年创新推出‘水产贷’后,我们第一时间推荐给了黄修刚并投放信用贷款100万元。”邮储银行汉川市支行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作为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目前该合作社有社员45户,形成了以黄鳝为主,小龙虾、河蟹、鳜鱼等为辅的特色水产养殖体系,建有鳝鱼苗恒温培育大棚13个、冷链冻库40余间,水面养殖面积达3000亩,带动就业70余人,水产品畅销上海、杭州、成都等地。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也很难评估和抵押变现。邮储银行贷款手续简便、放款快,是我们养殖户最信赖的银行。”黄修刚还先后介绍20户养殖户向邮储银行成功申请贷款600万元。
5万元、8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250万元……一连串向上跃升的数字,有力刷新了邮储银行支持黄修刚水产事业发展壮大的信贷“成绩单”。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该分行已为7000余户水产养殖户投放贷款近15亿元,累计向水产行业投放贷款超110亿元,服务水产养殖户超7万人次。
夯实种植大户发展底盘
春分时节,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天门市拖市镇何场村,一垄垄绿油油的马铃薯叶在春风中泛着绿浪。“今年又会是个丰收年,这里有邮储银行的功劳。”村支书梁红清一边察看马铃薯长势,一边信心满满地说。
梁红清2008年牵头成立天门市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015年在邮储银行“助农贷”支持下扩大种植规模至800亩。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他引进百事、好丽友等8家企业实施订单农业,探索“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联动带农惠农。
2018年底,邮储银行首推全流程线上的纯信用“极速贷”产品,他成为天门市首批受益者之一。梁红清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几步,不到10分钟30万元就到了账,随借随还。因“体验好,成本低,很合适”,连续多年邮储手机银行都成为助力他春耕备耕的线上“新农具”。
随着种植规模的稳步扩大,加上去年底部分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采购种薯、肥料等资金缺口成了梁红清今年春耕的“拦路虎”。时逢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组织分支机构开展三级干部“挂村包抓”行动,各级行领导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农业农村部门等,联合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精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辖内天门市支行积极联合天门市农业农村局、拖市镇政府在何场村联合开展大走访,得知梁红清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实地调查,为其制定了免抵押的农担贷款方案并给予利率优惠,短短3天成功放款200万元,快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自2015年至今,邮储银行为我发放‘三农’贷款630万元,并将何场村104户农户评定为信用户,投放贷款近4000万元。”梁红清表示,如今合作社种植面积达7500亩,采用“马铃薯—黄豆—娃娃菜”一年三熟的粮经高效种植模式,带动周边80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1万余元。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信用村建设项目已实现全省行政村的广覆盖。该分行还积极推广“楚农直通车”,通过极速贷、线上信用户、楚粮贷、新农快贷等乡村振兴产品矩阵,主动授信423亿元,优先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今年一季度向农业领域投放小额贷款超100亿元。
(通讯员闫阳春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