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李绪平
【农村金融时报】
为抢抓旺季营销先机,江西奉新农商银行牢固树立“首战即决战”的理念,精心念好“优、广、实、快、准”五字诀,全力打好春节金融服务“组合拳”。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行各项存款余额98.46亿元,较年初增长5.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6.58亿元,较年初增长0.96亿元。
在“优”字上下功夫
提升柜面服务
为提升实体网点服务体验感,该行不断美化厅堂环境,优化服务流程。
该行开展“最美厅堂”评选,制定印发了相关评选活动方案,在合理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指导支行网点通过悬挂灯笼、铺设小展板、张贴宣传年画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同时,该行提升服务质效,根据网点客户流量情况,合理调配综合柜员和大堂经理人数,充分借助智能柜台、移动终端等设备做好柜面业务分流,有效发挥智能柜台跨平台授权功能,打通柜台内外授权管理,提升业务处理时效,减少客户排队等候时长。
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的金融需求,该行依托移动终端设备开展上门服务,擦亮“有温度的银行”品牌形象。
在“广”字上深发力
推进“四扫”服务
为实现对目标客户的广泛营销,全面覆盖,该行认真开展信息建档工作,不断深化“四扫”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农区乡村振兴整村授信和城区支小支微普惠授信等工作,力争对农村、街道、园区、商户做到应扫尽扫,确保客户信息建档率达100%。
同时,该行用好特色优势产品。通过开展诚商信贷通、聚合支付、手机银行等优势产品的营销推广,积极抢占优质客群,拓展目标市场,巩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此外,该行抢抓旺季集中营销。抓住一季度医保、社保集中缴费及春季开学缴费时点,主动对接当地征缴机构、教育商户,以社保通、校园通等产品服务合作为切入点,在实现资金归集的基础上,拓展投融资、信用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在“实”字上做文章
强化外拓成效
按照“常态化开展、精准化营销、长效化巩固”的思路,该行将深耕本土与拓展外地有机结合起来,聚焦破解在外客户获取金融服务“两头难、两头空”的困境。
一方面,提前研判谋划。该行通过把外出成本、客户对接成功率、客户授信率、客户用信率等因素通盘考虑,提前对外拓营销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力争每次对接都有实实在在的效益。
另一方面,实施精准外拓,通过在系统中整理在外客户信息,提前锁定营销对象,该行以“普惠金融万里行”外拓营销活动为抓手,把在外客户找回来,把金融需求对接上,推动外拓营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该行坚持把社保卡应用融入外拓营销之中,结合开展“优质客户答谢会”等主题营销活动,积极做好社保卡宣传。
在“快”字上求突破
聚力线上营销
为延伸服务触角,全方位对接客户金融服务需求,该行开展线上特色营销。依托新一代手机银行、云服务,结合存贷款、投资理财、便民缴费等业务,开展积分、抽奖、支付优惠等特色营销活动,加强客户有效互动,促进业务高效办理。
同时,该行持续加大云服务推广力度。发挥企业微信定制化服务功能,常态化开展客户生日、结息等重要事项提醒,做好客户日常维护管理工作,通过便捷的线上服务提高客户黏性。
此外,该行优化线上金融服务,抓住春节前后资金回笼期,合理配置面向不同客群、不同金额的分档利率及可线上办理的特色存款产品,同时引导客户通过手机银行、百福财富小程序等渠道,办理大额存单、定期和通知等存款业务,持续做好稳存增存工作。
在“准”字上问成效
开辟外呼服务
为提高外呼实效性,该行不断加快“存款营销、返乡人员活动邀约、长尾客户资产提额”等个性化智能外呼场景搭建,推动智能外呼助力多元化发展,为网点提供菜单式服务,缩短外呼对接时效,打好线上助力营销“配合战”。
为提高营销准确性,该行提前梳理好客户名单,根据不同客群及实际情况,提高营销精准性,确保能快速触达客户,挖掘价值客户。
为提高意向客户达成率,该行加强空地联动,优化意向客户反馈流程,以“点对点”的形式将意向客户名单反馈至专属客户经理,做到营销需求采集与意向客户转化的高效衔接,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外呼营销响应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