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2024年以来,山西朔州农商银行立足“支农支小支微”定位,充分发挥“草根优势、便捷优势、队伍优势、合作优势、坚强的领导优势”五大优势,对照2024年市县各类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名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各类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切实把普惠金融服务主动带到小微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等群体身边,推动了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成立于2021年的山西鑫冉森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冉森公司”)近年来在新型材料领域发展迅速。该公司负责人赵华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不久前因接到新订单,我们公司流动资金出现缺口,资金周转困难,朔州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到我们,发现我们符合信贷业务办理条件,在很短时间内就为我们发放了贷款40万元。”
支持鑫冉森公司的发展只是朔州农商银行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朔州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2023年以来,朔州农商银行采取“强化过程管控、加大投放力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内生动力;优化工作举措、优化服务流程”三项举措,加强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有力地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
据悉,该行推行“1321”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对于普惠贷款客户实施1小时内受理对接、3日内完成尽职调查、2日内完成授信审批、1日内反馈结果,实行“一周一分析”找差距、“一旬一交流”补短板、“一月一评比”抓兑现、“一户一议”抓竞争、“一个底线”防风险等“五个一”工作方法,实现人人懂信贷、人人会营销。精细算好“目标差距账”和“时序进度账”,按照“一户一议”思路,秉持“额度做小、客户做新、风险做散、总体做稳”的工作准则,将金融服务普惠小微作为发展重心。厘清道德风险责任,将“一杯水”原则贯穿信贷业务管理始终,持续培育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团队文化。
与此同时,该行坚持前中后台分离和岗位监督制衡,将营销调查团队和审批风控团队完全隔离,通过 “以产品标准找客户,以客户需求拓市场”的方式,按照精简高效,业务必须,控制风险的原则,大幅精简非形式要件。在坚持部门集中审批的基础上,该行采取双人审批、贷审小组审批等多种审批方式并行模式,按照统一标准,运用交叉检查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验证分析,并坚持定量分析,客户甄别上增加定量指标。该行坚持还款来源至上,将现金流作为贷款安全的核心保护层,将担保由准入条件逐渐回归为风控条件,有效提升办贷效率,增强客户体验,提升微贷市场竞争力。
此外,该行破除“唯抵押、唯担保”思想,围绕朔城区和平鲁区产业体系,做好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搭建“园区产业集群+规上龙头企业+商圈服务联盟+小微企业+社区金融网格”服务模式。丰富客户风险评价“工具箱”,推行“2名信贷客户经理+N个专业人员协同营销+1类行业客户”集群化市场营销模式,强化差异化营销,由比拼利率向比拼效率延伸。坚持“增量不降质”,贷后管理环节进行全套制度设计,在减轻客户经理劳动强度的同时,极大提高了贷后检查针对性。全面推行“申请表”一表清、成熟信贷产品线上化,让客户“多跑腿”转向数据“多跑路”,全面降低办贷成本,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通讯员代宏伟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