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1月22日 > 总第618期 > B4 > 新闻内容
江西兴国农商银行 点燃特色产业新引擎 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钟恩荣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江西兴国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围绕践行“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使命和担当,结合“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特色乡村建设,聚力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点燃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融新引擎。截至2023年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93.45亿元,较2023年初增加9.7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6.26亿元,2023年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款5849户、22.36亿元。

根植服务创造价值

蔬菜筑起“金屋顶”

“真没想到不用去银行、点点手机就能贷款,兴国农商银行不声不响就把我们的资金难题给解决了。”家住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的村民张良高兴地说。

在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温室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大棚内温度宜人,蔬菜绿意喜人。近年来,兴国农商银行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用好用足用活信贷政策,大力支持当地蔬菜种植,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形成了“合作社+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和产、供、销一体产业链。兴国农商银行依托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财农信贷通贷款等优势产品,借助人民银行农户联网核查平台和兴国县涉农数据归集平台数据,通过大数据采集和身份验证,广大农户无须到银行网点、无须提供任何纸质资料,即可享受零距离的信贷服务。一次授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极大方便了蔬菜种植户的生产需求,有了农商行资金支持当后盾,村民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的信心大增。

赋能农业转型发展

橙园结满“致富果”

又到了一年一度脐橙采摘季,走进兴国县埠头乡脐橙种植户李明华的果园,放眼望去,金灿灿的脐橙挂满枝头,游客们正采摘脐橙,映射出乡村振兴的丰收景象。李明华感慨道:“多亏了兴国农商银行发放的30万元贷款,能享受政府贴息,在我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帮了大忙,得以有效应对干旱天气,最终实现脐橙大丰收,现在每到节假日,果园就有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摘脐橙,我还通过互联网把脐橙销售到全国各地。”

为助力脐橙丰收,兴国农商银行组建25支金融“红马甲”服务队,在前期与各乡镇党委党建联建共建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与各乡、镇政府沟通,及时获取最新脐橙种植户名单,建立对接走访台账,逐户对接,利用小额农贷、百福·惠农网贷、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等特色信贷产品,全力满足脐橙采摘、运输、包装等资金需求,向果农推荐聚合支付、手机银行等结算渠道,并现场开通手机银行和微信提醒,保证脐橙结算款及时到账。全行员工积极加入认购脐橙的活动中,同时利用朋友圈、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向身边人推荐,帮助果农打开销售渠道。

精准浇灌肉牛养殖

百姓生活“牛起来”

“真没想到贷款这么快就办下来了,支持农民还得是农商银行。”谈及农商银行,陈小莲感慨万分。他说:“我之前在广东打工,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前年回家创业养猪,谁想一场猪瘟,让我这几年打工存的钱全部赔进去了,真没想到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比我还懂农业,他们建议我可以试试肉牛养殖,养殖风险更低,市场价格也相对稳定,还给我送来资金‘及时雨’,解了我燃眉之急。”

兴国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整村授信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陈小莲这一情况,主动上门对接,并根据她的情况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通过高效调查、快速审批,当天上午就向陈小莲发放了10万元养牛资金,如今,她的肉牛养殖数量也从5头牛发展到了15头,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这只是兴国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行深入践行人才强行战略,实行全岗位导师制管理,对转岗运营主管、客户经理等员工,安排对应岗位的业务能手作为实践导师、业务条线负责人作为理论导师的“双导师制”,对转岗员工进行理论+实践全方位培训,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商银行工作队伍,推动干部职工丰富阅历、历练能力、扎实本领,让金融人才成为懂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舞台奏响奋斗之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