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黄圣凤 梁晓 黄怀
【农村金融时报】
广西蒙山农商银行紧跟县域发展战略,围绕地方重点领域开展金融服务,探索金融创新以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一盘棋”服务社会。截至2023年11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55.17亿元,比2023年初增加3.92亿元,增幅7.64%;各项贷款余额46.64亿元,比2023年初增加3.41亿元,增幅7.88%。
“蒙山农商银行以增强全行干部员工‘大服务’意识为出发点,从细微处着手,注重‘内外兼修’,做好‘自上而下’金融服务工作,解决‘自下而上’金融需求,充分整合资源推动业务升级,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凡高表示,用心用情打造接地气、暖百姓的蒙山人自己的银行。
积极践行“走出去”异地营销战略
“我们的人到哪里,金融服务就到哪里,蒙山农商银行积极践行‘走出去’异地营销战略,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加大对在外人士的金融扶持力度,以更贴心、更细心的金融服务让他们更放心、更安心。”陈凡高表示,针对外出务工与经商人员及外地到蒙山县务工与经商人员等群体,蒙山农商银行走出金融服务新路径。
为解决在外人士和外来人士生产经营遇到的资金难题,该行与商会深化“银商”合作,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熟”优势,创新推出“桂盛老乡贷”信贷产品,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服务跟着蒙山人走”这句话,深深烙印在蒙山农商银行每位工作人员,尤其是时常外出开展营销活动的人员心中。2023年下半年,该行领导多次带队前往广东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等地,搭建与在外经商人群的沟通渠道。
据悉,该行通过与各商会加强联系,积极对接众多在外经商人群,详细了解其在外经营状况,充分挖掘潜在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同时介绍“桂盛老乡贷”产品,推广存贷款业务及宣传各项金融政策,进一步提高产品影响力、提升业务水平,竭力提供更加多样、更为便捷、更显暖心的金融服务。
拉动发展激发内在动力
来到蒙山县新圩镇坝头村,群山怀抱中,3个蓝色大棚格外亮眼。在这里,坝头村村团支部书记陆桂幸联合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产业,种植有100多亩矮象草,以自行加工饲料的方式精心圈养120多头牛,仅1年时间,通过牛肉粉店线下销售、微信朋友圈线上预订等方式卖牛,2023年销售额达90万元。
“经过蒙山农商银行新圩支行行长的点拨,我才知道发展养牛产业的同时还可以带着村民一块增收,有时候行长还帮我发朋友圈一块卖牛。现在牛根本不愁卖,每天中午12点前就能卖完当天宰杀的牛。”有了蒙山农商银行的支持,陆桂幸信心十足。
原来,2022年末,陆桂幸开始谋划养牛“版图”时,蒙山农商银行就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并以30万元贷款支持其开展生产经营。如今,陆桂幸准备再增加100多头牛,以“散养+圈养”的方式扩大养殖规模。
据坝头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华源介绍,通过发展养牛,实现了产业得发展、村集体有收益。
整合资源厚植特色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蒙山农商银行坚持“农”字当头,围绕蒙山县桑蚕、六堡茶、蔬菜等特色产业,以整村授信为抓手,以特色信贷产品为依托,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农业生产。
该行因地制宜,创新推出“桑蚕贷”“茶园贷”“蔬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在主体要求、贷款额度、贷款期限、担保方式、利率水平等方面精准填补各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助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
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虹公司”)是茧丝绸龙头企业,扎根蒙山县多年并与当地桑蚕产业和谐共赢,有一个桑蚕生产示范基地,其中桑园面积达520亩。
华虹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养蚕大户”的合作模式,技术支持农户种桑养蚕,带动农户参与工厂化养殖,最后按市场价收购蚕茧,解决蚕茧销售问题。据了解,华虹公司平均每年支付农户的蚕茧采收款超1亿元。
要想产业发展得好,资金充足是关键,近年来,蒙山农商银行累计向华虹公司发放贷款2.56亿元,为企业完善配套设施、打造产业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坚持强龙头兴产业。
在多方力量推动下,2023年上半年,蒙山县鲜茧产量1317.7吨,产值达7200多万元,全县近2万户农户投身到桑蚕产业中,种蚕养桑成为蒙山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①蒙山农商银行金融专员走进商会宣讲金融惠企利民政策
②蒙山农商银行金融专员到蒙山华虹丝绸家纺实地考察生产经营状况
③蒙山农商银行金融专员到蒙山县新圩镇坝头村了解养殖情况
蒙山农商银行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