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通讯员 罗东林
【农村金融时报】
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阳春农商银行锚定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突出写好提质增效、兴业富民、服务民生、纾困让利等“文章”,努力答好服务“百千万工程”特色答卷。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各项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110.21亿元、78.39亿元,位列辖区第一。
提质增效
为做强做优“百千万工程”的金融服务工作,阳春农商银行在2023年年初成立了由总行行长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服务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会等会议,并制定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计划每年投入不低于25亿元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及早部署各项工作任务,下好服务“先手棋”,打好实践“主动战”。
该行还持续加大金融创新,提高服务质效,针对“百千万工程”不同场景和主体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增加金融服务可获得感。比如,该行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及各类主体发展情况,创新推出制造贷、融易贷等信贷产品,推广以生猪、林权等资产作为抵押的贷款方式,有效拓宽融资渠道。
该行以“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为抓手,下沉网点、服务和人员,出资投放政府服务自助机349台,提供200多项政务服务和17项金融基础服务,派驻491名金融特派员(含协管员)进入行政村(居),增设40余名客户经理,加快推进“勤劳金融”,大力推动 “党组织党建共建、金融特派员进村、政府服务自助机投放、三资平台系统对接、整村授信”等“五个全覆盖”,实现“村村通政务+户户通金融”,进一步打通金融资源壁垒,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兴业富民
阳春农商银行聚焦“制造业当家”,大力调整信贷投向和信贷结构,集中优质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倾斜,持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资金投放,持续做好工业园区企业、生物医药等传统优势制造业金融服务,加大对先进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业、智能家电产业等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累计发放制造业贷款3.17亿元,同比增长26.31%。
在特色农业产业振兴方面,阳春农商银行帮助壮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将扶植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点,提供优惠信贷资金支持,并积极依托新型经营主体经济实力和辐射作用,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壮大。截至9月末,该行今年已累计向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0.16亿元。同时,该行以支持鱼苗孵化为重要突破口,持续加大对淡水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鱼塘改造等渔业产业的全面金融服务支持,累计发放渔业贷款0.37亿元,同比增长267.43%。该行还聚焦生猪产业需求,加强与生猪产业链客户群体对接,今年累计发放生猪贷款1亿元,同比增长10.86%,为当地生猪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金融保障。
此外,阳春农商银行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多层次、多维度加强信贷支持,降低融资门槛,拓宽高质量发展“富民路”。
服务民生
阳春农商银行把支持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服务“三农”和民生的重点任务,紧紧围绕粮油、蔬菜、肉蛋奶等居民必需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供应等环节,强化金融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累计向“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等发放贷款2.03亿元。
该行还支持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快推动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农贸市场体系,如年初授信近千万元支持合水某市场开展地面全面翻建、改善照明系统、升级排水系统、安装吊式风扇等方面升级改造;以“农贸市场贷”为抓手,主动对接农贸市场各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探索“互联网+智慧运营”模式,积极为市场商户推出一码通、悦农e付•收银台等多样化移动支付和结算服务,支持市场商户提档升级,保障市民消费体验。
在助力和美乡村环境建设方面,该行着力在金融支持绿色生态环境、改善基础建设、提升乡村风貌等方面下功夫,积极统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助力宜居宜业。
纾困让利
阳春农商银行坚持用好用活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今年1月份-9月份,该行累计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73亿元,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发展引来更多金融“活水”。
在持续推进向实体经济让利方面,该行推出“惠企”十条,明确对中小微企业客户免收办理贷款评估、登记、资料影印、结算账户开户手续费用、网银机具费等费用,同时在控制风险、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对企业类贷款进一步加大利率优惠力度。截至9月末,该行今年发放贷款利率比去年同期下降99BP,累计让利近1000万元,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跑出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加速度。
下一步,阳春农商银行将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努力答好“百千万工程”特色答卷,为助力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农商智慧与农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