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4月10日 > 总第579期 > B2 > 新闻内容
资中农商银行 “信用救助”化解农户征信“污点”难题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林朔屹

【农村金融时报】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四川资中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金融”为核心,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以线上蜀信e系列信贷“拳头产品”为抓手。在2023年“开门红”工作期间,该行开启“走千访万”模式,依托整村授信,全力支持春耕备耕等民生工程,主动下沉辖内各村委会,对农户进行走访、跟进服务,畅通绿色金融帮扶,通过“信用救助”方式有效破除小额信贷投放对象存在不良记录的瓶颈,帮助该群体高效、快速获得金融支持。

近日,该行辖内甘露支行组织金融小分队来到甘露寺村,通过扫街式地推服务大力推广蜀信e·小额农贷“体验用信”方式,实地“访”农户。在现场采集信息时,一位男性赶来对工作人员说道:“听说农商银行在手机上就能办贷款了,请你们给我也办理一下智能贷款!”

据悉,该客户是甘露寺社区9组村民,因家乡的住房老旧,想趁这次回家的机会筹集资金进行翻修改造。客户通过登录手机银行界面,按步骤申请蜀信e·小额农贷,成功通过了人脸识别,但在最后放款阶段却收到被系统拒绝的短信提示。经后台查询后发现,该客户存在逾期记录,因此未能通过智能贷款的资质审核。

对此,该支行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积极走访该客户所在社区、村组,向社区主任、小队长以及周边农户等耐心询问,了解其身份、职业等个人基本情况及诚信状况。

据了解,该名男子曾在某部队担任过排长,虽然现在脱下了绿军装,但仍然坚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生活中延续部队里的优良作风。当村社干部得知他因为有征信“污点”导致贷款被拒后,表示惋惜并强调他平时为人很讲信用,这次确实需要资金翻修房屋,希望农商银行能尽力帮他渡过难关。

为了帮助客户纾困解难,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前提下,该支行员工主动邀请客户本人前往营业网点,做好客户关怀与沟通对接。经详细面谈和查询其征信报告,精准核实该客户信用报告产生不良的原因乃是因疫情期间资金周转不开造成还款逾期,并非恶意拖欠,且逾期金额和次数均在资中农商银行允许新增贷款的标准之内。本着安全、合规生产经营的理念,在不违背规则的前提下,该支行合理运用贷款政策,决定实施“谅解机制”“救助机制”,对该户办理线下贷款,及时完成贷款审查审批流程,做实评级授信、签订借款合同,当场为其发放了修缮房屋的贷款资金,实现了客户住新房和“信用救助”的双丰收。

未来,资中农商银行将继续深植“助农、助小、助微”厚土,在坚持严控风险的同时,竭诚为客户提供更为细致周到的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