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3月27日 > 总第577期 > B2 > 新闻内容
余杭农商银行 金融服务让废旧地膜变“宝”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李露 沈海萍

【农村金融时报】

地膜覆盖栽培是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但地膜残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污染问题。杭州晨盛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正海关注到了废旧农膜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问题,决定增加农业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量,扩大再生产力度。

地膜不再被乱丢或焚烧,而是“变废为宝”。这离不开浙江农商银行系统余杭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作为“绿色普惠金融”的坚定践行者,余杭农商银行获悉丁正海扩大公司存储规模存在着资金缺口,第一时间调整融资方案,将原有的500万元贷款增量授信至1000万元。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为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余杭农商银行进一步优化信贷机制,扎实做好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工作。截至2月底,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8亿元。

加大绿色支持力度。该行成立绿色信贷推进小组,明确绿色信贷政策、内控管理,严控“两高一剩”及落后产能的信贷投放,加大对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的贷款力度;大力支持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和绿色项目,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经济、文化产业等新型战略产业开辟绿色通道,予以优先准入、优先审批、优先支持。

拓宽绿色融资渠道。该行强化与政府环保部门的联系对接,开展绿色项目联合走访,破解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聚焦现代农业、清洁能源、再生资源等重点领域,畅通应收账款、供应链等融资形式,提升融资效能;持续推广“农机贷”“粮农贷”等信贷产品,加强对农村水土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等涉农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力度,深化对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

推动绿色经济转型。该行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与村社、企业、农户建立信息共享、利益联结机制;主动对接环保部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对不同分类的企业实施差异化信贷支持政策,对存量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逐步下降清退;夯实金融专员驻点服务,广泛宣传再生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工作及银行金融扶持举措,带动传统“鼓励回收”逐步转向“需求驱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转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