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3月13日 > 总第575期 > A2 > 新闻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 引导养老服务产业规范发展 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郑源源 李美丽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提交提案,为金融保险行业更好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支持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伴随老龄化快速发展、老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持续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白涛表示。

白涛介绍,对照中国老龄化发展趋势以及人民群众养老需求,我国养老保障服务仍有诸多短板和不足:一是养老金储备不足,据有关机构测算,未来5年至10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将达5万亿元至10万亿元;二是养老服务供给短缺,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缺口超过千万;三是养老产业运营不够规范,各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不一、参差不齐,影响养老服务体验和养老产业发展。

对此,白涛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养老金规模。建议放宽企业建立年金计划条件,鼓励更多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加快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至全国范围,适当提高缴费额度上限,考虑分档分级税优政策设计。

二是鼓励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建议为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运营规范社会机构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养老设施改造、养老床位补贴力度。

三是引导养老服务产业规范发展。建议政府统筹、社会机构参与,形成可执行、可落地的全行业规范指引。强化养老机构监管,建立养老产业准入制度,对准入机构进行严格审查、持续监督,避免违法经营和低水平无序竞争。

四是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将养老人才培养列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将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放在就业培训、失业者培训的优先位置,开发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人员供给短缺、质量不高、流失率大等问题。

“近年来,保险业持续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全面强化‘三农’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在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白涛表示,当前,保险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还面临困难和不足,特别是保险在防返贫中的作用有待强化,涉农保险覆盖面不足,乡村产业发展保障水平不高。

对此,白涛建议,一是完善保险参与防返贫工作长效机制。建议各级政府把保险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在政策指导、资金安排、工作协调、数据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进一步优化农险支持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机制,推进扩大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的覆盖面积。

三是引导金融保险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推进政府与保险、银行等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四是加快构建农业基础数据共享机制。推进财政、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的数据开放和有效对接,进一步加大涉农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力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