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2月27日 > 总第573期 > B3 > 新闻内容
栽下“绿种子”结出“金果子” 照亮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俞晗 吴晓清

【农村金融时报】

——滕州农商银行为春耕备播施足“金融底肥”

今年以来,山东滕州农商银行在省联社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早着手、提前行动,创新举措,持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的金融需求,“金融活水”润春耕,“贷”动农户备播忙。截至1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84.0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00.48亿元。

滕州是中国马铃薯之乡。2022年,“滕州马铃薯”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当地成功创建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滕州马铃薯”的品牌价值达158亿元。

春节过后,东郭镇田间地头一座座设施大棚内,薯农们正趁墒抢时忙个不停,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轮番上阵,火热的生产场景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昭示着新一年的繁忙与收获。

“快来看看,今年咱从外地学习的‘全营养分餐式’施肥方法,把原来的‘一炮轰’施肥方法改变为中后期分次冲肥,加上今年用的地膜都是全生物降解地膜,收完土豆,残留在土里的地膜就自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了,种植方法更科学了,今年的土豆一亩地能增产500斤左右,多亏了年前农商银行给放的贷款,要不然开春真是没钱置办新地膜,引进新技术了。”说话的人,是被当地誉为“土豆大王”的枣庄市乡村之星——滕州市其祥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其祥。“办贷款就像存款一样方便。”提到这笔50万元的政策性贴息贷款,郭其祥感慨地说。

九十年代初,郭其祥怀揣梦想辞职下海。经过多年的闯荡,郭其祥发现土豆种植和良种繁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他在2000年率先在内蒙古建立了马铃薯种植繁育基地,边学习边干,经过一年的辛苦付出,喜获丰收,并因马铃薯品质优良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从此,他与土豆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在一次回老家滕州时,他发现滕州的土豆种植产业才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为引领乡亲们发展土豆种植,2011年,他创立了滕州市其祥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东郭镇建立了其祥家庭农场,以种植土豆和玉米为主。由于他懂技术善管理,首年就实现盈利12万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土豆大王”。

此后,其祥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投资165万元,购置配套田间操作机械37台套,在滕州市率先运用全程机械化操作和现代化农业的管理技术,实施了脱毒马铃薯和配套作物的间作套种。该合作社农技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成为山东省2022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

今年年初,结合环保及土豆种植需要,经过前期多方调研,郭其祥决定全面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但资金还有50万元的缺口。滕州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走访对接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在最短的时间为其办理了50万元的鲁担惠农贷。

今年来,滕州农商银行结合“春天行动”活动,全面开展“一体化”营销,及时走访掌握农户资金需求动态,根据春耕备播的季节性特点,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多层次满足农户资金需求。该行在集镇、庙会等人口密集地设置咨询台,公布监督电话、包片客户经理姓名、联系方式、信贷品种、贷款程序等,及时将信贷支持春耕备耕政策、办贷条件、业务产品、服务方式等信息送到农区千家万户,提高城乡居民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按照“小额、分散、流动”的原则,积极推行“农资贷”“鲁担惠农贷”等产品,通过在村居悬挂横幅,村内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惠农政策、金融产品、申贷信息等,为农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该行已累计发放支持复工复产、春耕备播贷款477笔、金额2.09亿元,为春耕备播施足了“金融底肥”,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农商行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