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2月27日 > 总第573期 > B3 > 新闻内容
武宁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 强化金融服务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占昌曦

【农村金融时报】

从增强金融服务到构建普惠金融新架构,从加快有效对接到服务实体经济,从创新信贷产品到服务到完善审批机制……近年来,江西武宁农商银行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辖区党组关于普惠金融总体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地方发展定位,全面提升金融产品的精准度,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区域服务的广度,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增强金融服务 延伸新触角

2022年以来,武宁农商银行围绕“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的总体要求,以持续创新金融服务为抓手,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把普惠金融政策落到实处。

为解决手机银行跨行转账繁琐的情况,该行加快普及手机号转账业务,着力提升跨行支付服务水平,让客户体验支付便捷;为做好临期社保卡过渡更换工作,引导员工深入村委一线,针对行动不便的客户开辟上门服务“绿色通道”,全方位、常态化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为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在原有“村村通”助农取款基础上升级,打造多元金融服务场景,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该已累计开展现场宣传活动54场、朋友圈转发230人次、发放宣传折页8500余份。

优化供给架构 激活新动能

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武宁农商银行坚守主责主业,持续强化金融服务供给,不断满足各经济主体金融需求。

该行主动顺应打造“生态旅游百强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构建多点发力的金融服务新格局,以县域5A级乡村旅游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涉及旅游、民宿类、绿色生态等数据,着力打造民宿、生态宜居一体化金融服务新模式;下沉金融服务网络,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抓实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以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服务从传统网点走进千家万户;增强涉农金融供给,将金融资源向涉农经营主体、乡村经济发展等领域倾斜,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2年末,该行信贷投放53.66亿元,较年初增长6.61亿元,增幅14.04%,金融供给稳步提升。

强化助企纾困 展现新作为

武宁农商银行严格落实省联社、辖区党组关于助企纾困政策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筑牢稳市场稳经济的“压舱石”。

该行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重点走访调研相关融资企业,有效掌握纾困发力点,并及时督导各部门协调并进,形成主动服务对接新模式,确保各融资需求落实落地。同时,根据市场经济形势,及时出台《关于金融惠企纾困稳经济政策的告知书》、组织支付服务减费让利工作培训等,有效地明确市场主体、助企纾困政策,确保落到实处。此外,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客户,接续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按照相应政策降息让利,帮助其渡过难关,增强复工复产信心。2022以来,累计为1407户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83.79余万元。

深化对接合作 推出新模式

为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充分满足群众生产经营、创业等资金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化的金融服务,武宁农商银行以统筹做好便民服务、普惠金融等工作为抓手,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顺应省联社关于构建“党建+普惠金融”“金融+n”的体系要求,先后同19个乡镇、183个行政自然村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实现镇街、村居、群众开展三级共建100%全覆盖。此外,为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该行分行业、多层次开展政银、企银、法银等座谈会、对接会。以同武宁县人社局对接合作为例,该行推出“普惠金融+社保+医保”的便民服务新模式,打造县域首家“社银合作”服务网点,市民各类高频业务在金融网即可实现“就近办”“一次办”。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