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章一依 周建巨
【农村金融时报】
90后返乡女大学生金佳雯,接手了父亲在湖州织里金旭农场的经营管理工作,这是一家主营虾蟹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精品水果培植的综合性农业种养集成体,前不久因为购置农业设备和农场扩建的大量资金投入,导致农场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窘境。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吴兴农商银行在掌握情况后,通过合理化的信贷评估和让利政策,为其发放930万元“农担通”纯信用贷款。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吴兴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通过走访排摸、加强信贷资金保障、创优专项产品,做好春耕备耕金融保障工作。截至2023年1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28.02亿元,今年预计投入信贷资金8亿元支持春耕备耕,截至1月末已走访农户4832户。
为及时掌握农户资金需求量和投放方向,该行深入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第一时间组织130名金融服务员全面开展摸排工作,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及时进行走访,快速掌握农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情况,采取线上金融需求调查问卷、电话、微信和线下深入田间地头等形式,全面了解农耕资金需求。
为强化信贷资金保障,该行把支持春耕备耕工作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针对春耕生产季节性强、实效性高的特点,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办贷时间,确保贷款及时发放。同时,对购买良种、化肥、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信贷需求及时予以满足,优先支持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春耕生产所需资金落实到位。
在金融服务上,该行创优产品,完善“三农”担保方式,与浙江省农业融资金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大力推广“农担通”产品,以低利率、纯信用的方式,切实缓解农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以农业主体的信用指标为核心、以为农服务等指标补充建立评价模型,构建农业主体画像,建立农业主体“白名单”,借助省农担公司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出网格化走访清单,主动上门服务;设立“农担通”绿色审批通道,对“农担通”贷款审批优先于普通贷款,进一步缩短客户等贷、办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