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2月27日 > 总第573期 > A2 > 新闻内容
银行网点转型 “线下+线上”需协同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近期,多家银行的多个网点终止营业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甚至有群众产生了疑惑和担心,银行怎么了?

银保监会许可证信息查询系统显示,截至今年2月10日,自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机构退出列表中有超2600家商业银行网点终止营业。其中,今年以来,有119家国有行营业网点、24家股份行营业网点、42家城商行营业网点被裁撤。

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银行的多数业务都可以通过线上来办理,只有少量业务必须通过柜台办理。

另一方面,传统零售银行主要通过物理网点来触达客户,往往产生较高成本,比如,网点租金、人力和设备等成本;加之银行服务长尾客户的效益比偏低,这些都是造成部分网点关闭的重要原因。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近一年来,全国共有近2000家商业银行设立新网点。今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重庆渝北高竹新区支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东直门支行、浙商银行温州文成支行等多家银行网点被批复开业。

商业银行网点的裁撤或新设,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尽管银行线上业务发展迅猛,但其线下网点并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也不意味着银行业务的缩减。相反,线下网点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监管要求层面,有些项目还必须到网点进行处理,比如首次开户时,需要对客户进行身份认证。另外,还有一些群体,如老年人因平时习惯到网点办理业务等。

商业银行网点的裁撤或新设,最关键的是要看客户的需求和体验。因此,一方面,在裁撤或新设过程中,银行机构需要前期做好调研,了解市场及客群需求,并向相关群体明确告知,避免随意、盲目、任性进行。比如,根据调研客流量变动的情况来确定营业网点布局,并合理配备人力资源,不断提升网点运营质效。

另一方面,银行机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网点进行提质升级,根据服务的客群需求来调整相应的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时间等,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开通个性化的人工服务和绿色通道,尽量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除了承载银行机构的基础服务功能外,银行机构网点还需要设立一些相关增值服务来便利线下客户,满足相关客群的多元化需求甚至是精神需求。如增加针对更加便利老年人和妇幼客群的相关举措和服务,以此与银行的线上服务形成有益补充。

总体来看,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银行机构还要积极主动拥抱智能化,不断进行线上化转型,持续向着更加综合化、场景化、智能化、人性化、全渠道方向转型,及时满足客户诉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线上线下服务。只有适应这种大趋势,才能最终赢得客户持久的信任和理解。

本报编辑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